6月1日凌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突遭泥石流灾害,造成道路和桥梁严重损毁,交通完全中断,全村水电供应瘫痪。面对突发灾情,全镇依托“1262”精细化预警响应机制,成功规避山洪泥石流可能造成的更大损失,确保了三河村古炭河、头道桥、管事寨组219户789名群众生命安全,展现了基层防汛的“机制力量”与“民生温度”。
据介绍,6月1日,鲁掌镇接到市级预警后,迅速响应,以最快速度组建了“党员抢险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拉网式”隐患排查、避险知识送到家门口、在隐患点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等方式,开展群众转移、灾情核查等工作,保障了789名群众的生命安全。
“我们第一时间按照‘1262’的响应机制要求,给每个村的负责人打电话,按照自然灾害的要求及时转移疏散河边的群众。”鲁掌镇党委副书记熊利胜说。
未“讯”而备,针对汛期强降雨增多,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情况,鲁掌镇党委、政府精准研判辖区防汛形势,全面部署隐患排查工作。同时,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执行包村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村党总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包保责任制度、 24小时值班值守与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闭环,确保防汛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按照镇里面的应急预案,根据现场情况分成4个组进入三河村,及时对自然灾害可能影响区域范围内的群众进行安全转移到应急避难场所,保障群众正常生活所需的物资。”熊利胜说。
只有备战在前,才能把握主动权。得益于平时参与的演练,三河村管事寨组村民杨贤平一家在泥石流来临前得到了安全撤离。“我一接到电话,我就跑出房屋,到院坝的边上去看了一下,确实泥石流已经来了,我就通知我的家人,按照平时的演练那样,撤离到了空旷安全的地方,保证了家人的人身安全。”三河村管事寨组村民杨贤平回忆道。
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古炭河二组组长韩普刚说,“现在我们三河村来说,人走的桥基本上贯通,然后这个路车子能到的地方基本上是通了。”
由于“1262”预警叫应机制的精准落实,经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协同作战、昼夜攻坚,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灾后恢复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截至6月4日,鲁掌镇迅速投入镇应急救援先锋队230人次、村应急救援队伍210人次,村民自救互救出动180人次,边境派出所15人次,累计转移群众219户789人,暂无人员伤亡报告;累计排查隐患点18处,全村已恢复了通信通电通水,居民的生产生活秩序也得到恢复。
熊利胜表示,目前,鲁掌镇将积极开展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引导受灾群众正确认识自然灾害,避免产生负面舆情。同时,全面统计群众受损、受灾情况,积极上报给上级部门,通过群众自发组织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方式,让人民群众在道路交通、生产生活上受到的影响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