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融媒体中心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度)

2025-05-29 15:28:00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州融媒体中心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度)

目录

一、前言

二、政治责任

三、阵地建设责任

四、服务责任

五、人文关怀责任

六、文化责任

七、安全责任

八、道德责任

九、保障权益责任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一、前言

(一)媒体概述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系中共怒江州委直属公益二类正处级事业单位,成立于2019年11月18日,归口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管理。中心保留怒江报社刊号、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呼号(频率、频道)。近几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心初步构建起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方式,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各类新媒体账号等多个传播平台,涵盖汉、傈僳、英3种文字(语言)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2024年,怒江州融媒体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持续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壮大主流舆论声音,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社会责任理念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对怒江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办新媒体,坚持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怒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力军、排头兵、主阵地作用,全面、准确、深入宣传党的主张,讲好怒江故事,传播怒江声音,切实履行媒体社会责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怒江实践凝聚强大力量、有力舆论支持。

(三)获奖情况

在第40届云南新闻奖和第4届云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结果中,中心有11件作品分获云南新闻奖,1人荣获云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4件作品荣获全省优秀网络视听、优秀广播电视作品奖,1件视频作品荣获新气象新作为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视听公益广告大赛优秀作品,1件作品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扬州旅游电视周专题类优秀作品,1档广播少儿节目荣获云南省优秀少儿节目扶持项目,1件公益广告获评“大喇叭 小故事”应急广播日常宣传优秀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二类作品,傈僳语电影译制片《新神榜:杨戬》荣获全国、全省一等奖,其中1人荣获“优秀男配音演员”,2人荣获“优秀录音师”。

二、政治责任

(一)政治方向

中心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在重点版面、重要时段、网站首页、客户端首屏开设了“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党纪学习教育”“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感恩奋进70载 同心筑梦新怒江”“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文化中国行”等专题专栏,制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独龙江隧道即将贯通作出批示十周年”和“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五周年”主题宣传报道方案》《庆祝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方案》等一系列方案、任务清单,持续做好主题宣传报道工作。全年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学习强国怒江学习平台等平台累计刊发新闻作品4.48万余篇(幅)。

图:《专栏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 2月21日)

(二)舆论引导

中心不断强化评论理论矩阵建设,发挥评论言论舆论引导作用,推出各具特色的言论专栏版块。全力打造中心评论品牌,全年共刊发评论稿件693篇,持续抓好《怒江日报》理论版面,共刊发理论版面12个。通过多语种编译,积极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例如,围绕怒江州各民族团结、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出版发行《怒江报》傈僳文版50期;译播广播电视新闻累计6800余条,累计阅读量达50万人次。

图:《怒江好人有贵生:拄着拐杖去上课 托起最美“夕阳红”》

图:《专栏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3月26日)

(三)舆论监督

聚焦党委政府关注、基层百姓关切的热点、部门作风效能建设,开播全媒体舆论监督栏目《怒江热线》“热线追踪” ,全年上线 22 期,累计观看4.16万人次、点赞81万次,解决82名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提升群众参与度,监督政策执行,助力民生问题解决,发挥媒体监督职能,强化正面舆论导向,树立政府亲民形象。

(四)对外传播

把多渠道宣传、阐释、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主动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通过《怒江报》(傈僳文)、傈僳语广播电视、怒江大峡谷网傈僳文、英文频道、客户端傈僳语频道等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怒江形象,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对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持续做好有刊号并公开发行的傈僳文报发行工作,2024年共发行报纸11万份。去年出版《怒江报》傈僳文版41期,刊发新闻稿件900余条;制作播出民语广播类节目549期、253小时,民语电视类节目613期、196小时;怒江大峡谷网傈僳文频道、“峡谷怒江”App民语专栏发布新闻稿件4255条。

三、阵地建设责任

(一)融媒体矩阵

积极推进州(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基本完成采编平台和流程改造,初步建成一个业务生产“数据中台”,实现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等平台融合,达到一次采访采集,多平台按需取用的融合局面,初步构建起《怒江日报》、怒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广播综合频率、怒江大峡谷网(及同名小程序)、峡谷怒江App客户端和“怒江传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的融媒体宣传矩阵。

(二)融媒体报道

坚持每周编委会,精心做好选题策划,制定了《怒江州融媒体中心2024年新闻选题》,列出全年持续推进的宣传主题8类、15项,每月重点宣传报道任务12类、56项,紧盯每月宣传目标,定期组织开展下基层采访活动,以高质量选题策划谋篇布局,利用图文、海报、视频、手绘、动漫、微短剧等融媒体呈现形式,确保新闻宣传在平稳平实的基础上出新出彩。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会议活动策划推出了“新春走基层”系列宣传、“聚焦2024怒江两会”主题报道、“牢记嘱托 接续奋斗 独龙江上春风暖”系列报道、“奔赴彩云南 探秘最美峡谷”等系列宣传,启动了以“怒江 奋进70年”“我和自治州共成长”“我骄傲 我是怒江人”“我和我的家乡”“75个vlog爱怒江”“爱上怒江的70个.瞬间”为系列内容的州庆70年主题宣传。将新闻宣传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固本强基、锤炼队伍,制定了《“转变作风树形象 深入基层大练兵”调研采访活动方案》,建立常态化、制度化、专班化的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报道工作机制,以蹲点采访、行进式采访的方式,班子成员、采编人员到基层一线调研、集中采访256次、725人,推出一线新闻产品1200余篇,推动了新闻精品力作的创作。

图:《州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5月14日)

(三)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持续推进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建设,整合平台、采编资源力量,集聚合力,着力打造构建起采、编、播、评的全流程、全终端、全方位传播矩阵。不断提升“学习强国”怒江学习平台建设水平,紧紧围绕总平台和省平台的供稿要求,始终坚持“靶向”供稿与守牢安全底线的原则,在着力提升平台建设水平上下功夫。

图:《峡谷怒江App怒江专栏》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4月1日)

四、服务责任

(一)信息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大小屏等全媒体传播矩阵,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民的信息服务,及时刊发各类政务信息、惠民政策及百姓日常生活信息,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好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累计刊(播)发各类信息1万余条。同时,聚焦行业和部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报道部门工作动态及成效,回应和服务群众关切。全年发布双语新闻信息9000条以上,其中傈僳语新闻占比50%,服务怒江州各族群众30万人次。

图:《峡谷怒江App 公示公告专栏》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5月14日)

(二)社会服务

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切实履行好媒体社会责任。聚焦群众关切,做实媒体问政,持续办好问政类节目《怒江热线》,音视频同步直播22期《怒江热线》,互动量达73.69万人(次),接到群众问题线索82个,均已得到有效解决,搭建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开展双语政策解读。如,编译《政策宣传面对面 养老保险惠民生——石月亮社区扎实推进“一户一职保”工作》《为什么要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等50余条,覆盖怒江州4个县市,受教育群众达5万人次。

图:《峡谷怒江App 4县(市)专栏》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5月14日)

(三)公益活动

积极做好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译制民族语电影11部,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5935场,受益群众达38.5万余人(次)。大力加强公益广告制作和编播,《怒江日报》《怒江报》累计刊发公益广告160幅,新闻综合、广播频率全年共播出1.02万条次。精心策划并推出汉傈双语科普怒江栏目144期,深受群众喜爱,丰富了广大听众的视听生活,有效提升了社会效益。

图:2024.01.18第54期--怒江州公安局

图:2024.10.24第72期怒江州科学技术局

五、人文关怀责任

(一)民生报道

聚焦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在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开设民生服务节目、栏目。反映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意见呼声。全年发布民生类双语报道300篇,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解决群众实际问题50项。

2024.07.25第66期怒江州退役军人事务局

图:《峡谷怒江App 民生专栏》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4月1日)

图:《峡谷怒江App 民生专栏》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4月1日)

(二)灾难和事故报道

在重大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中,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采访和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及时发布双语预警信息10次,救援报道20篇,为群众提供及时帮助。

(三)以人为本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把群众利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媒新闻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站在人民的立场,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反映人民的思想与行动,挖掘了一批平凡人的正能量故事。全年开展以人民为中心主题双语报道50次,反映群众心声,推动问题解决。

六、文化责任

(一)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设专题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强化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宣传报道。进一步拓展廉洁文化宣传的形式和载体,精心策划摄制“‘一把手’话清廉·抓落实 清风小剧场”节目,持续办好“廉洁怒江”“我身边的清廉元素”新媒体专栏,启动廉洁文化主题电影译制工作,在各平台设置法治宣传专栏专题,强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条例、法规的宣传阐释,定期更新怒江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丰富廉洁怒江宣传内容、形式,提升宣传实效。在各平台刊播了《怒江州开展“蹲点式”调研监督 推动“清廉怒江”建设走深走实》《峡谷里的廉洁文化风景线:怒江廉洁文化阵地》《怒江:让“口袋书”成为党员干部的“廉洁宝”》等各类新闻稿件200余条。全年制作双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或插图100篇,关于中国梦的宣传报道或公益广告30多幅,覆盖怒江州10万群众。

(二)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挖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拓展节日民俗、文物古迹外延,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编译怒江州少数民族文化内容200篇,其中傈僳族文化占比60%,助力怒江州文化繁荣。

图:《峡谷怒江App 深度专栏》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年5月14日)

(三)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等方面持续做好科普动态和科普知识宣传。刊发社会科学普及相关稿件180条,策划并推出了《汉傈双语科普怒江》和《健康听我的》栏目,全年分别播出156期和104期,发布123条图文信息及新媒体短视频。精心打造了7期《社科直通车》和24期《身边的科学》两档内容生动的社科栏目,累计播放量/阅读量达到150万次。发布双语科普内容144篇,覆盖怒江州4个县市。

七、安全责任

安全刊播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彻落实到新闻采编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始终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严格把好稿件的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绷紧安全弦,切实保障报纸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和网络安全。多语种编译全年安全刊播双语内容超过500小时,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确保了传播内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图:《峡谷怒江App 视频专栏》

(来源:峡谷怒江App 2025RH 5月14日)

八、道德责任

(一)遵守职业规范

严格执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心采编播人员恪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推动中心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走深走实。

(二)维护社会公德

杜绝有偿新闻行为,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全年未出现有违舆论导向、价值观导向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情况。

(三)接受社会监督

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面根据怒江州人社局要求,主动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公告、公示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积极主动接受州纪委州监委派驻州委宣传部纪检组监督及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一)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高度重视员工合法权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条例规范用工制度,健全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及时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二)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充分保障员工福利待遇,确保依法享有年休假等各类假期。

(三)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严格规范管理新闻记者证,在新闻记者证申领、核验、注销环节严格把关,及时监督持有新闻记者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年度不低于90学时。

(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全州通联工作会议及新闻业务培训,培训400多人次。开设“怒江融媒讲堂”,举办理论素养提升培训班和业务专题培训班共10期,1000人次。累计组织业务骨干外出培训40人次,到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云南省广播电视台民族语频率跟班学习,参加2024年怒江州广播电视局安全播出业务培训、云南省2024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人才培训、党性修养和政治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11名职工到上海观摩学习等等,通过外出学习,促使新闻专业人才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组织360余人次参加国家广电总局智慧广电学院专业学习,49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培训,组织141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记者之家大学堂学习,实行学时管理办法。全年共组织主题党日学习42次,党员大会学习12次,党课学习12次,党小组学习84次。

十、合法经营责任

登记注册了怒江融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媒体经营体制机制,推进采编经营分离。经营创收工作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坚决抵制虚假广告、违规广告和内容不健康的广告,对广告内容和发布的专刊、专页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对开展经营活动中的导向、法规、编务、风险、流程等进行严格的规定管理。同时,规范做好经营合同和经营档案管理。2024年,未刊播违法违规广告,全年无违法违规经营的情况。

十一、后记

(一)回应

针对上一年度存在的问题,怒江州融媒体中心深刻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断创新产品形态和传播模式,切实提升新闻宣传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着力破解全媒体人才匮乏等问题。

(二)不足

在2024年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怒江州融媒体中心还存在诸多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为:重大主题报道主动策划的精准度还有待提高、创新意识不强、优质内容持续供给能力不足、全媒体和播音主持人才匮乏等,未出现被相关职能部门或新闻道德委员会处罚或通报的情况。

(三)改进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对怒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持续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二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争取特殊紧缺专业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完善媒体经营体制、优化市场创收模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新闻策划,深入践行“四力”,组织新闻采编人员常态化深入基层、精心采写,不断提高新闻产能,丰富产品形态,加强上下联通,持续推进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是抓好责任落实。结合媒体的主责主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格报题、采写、审核等流程机制,进一步改进提升各平台采编播质量,为怒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舆论保障。

五是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办好“怒江融媒”讲堂,通过跟班学习、交流培训、实践练兵等方式,加大融媒体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把采编人员培养成为“1+N”一专多能的综合复合型全媒体人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

2025年5月29日

责编:李小红  二审:马恩勋  三审:马恩勋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看电视
  • 听广播
  • 怒江融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信息网络传播试听节目许可证:12532015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 

https://www.yn12377.cn/ju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