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繁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工人为药材追肥。
驱车从兰坪县河西乡出发,沿崎岖村道一路攀爬,行至玉狮村清水江小组的半坡间,只见兰坪繁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眼望不到头,工人们正争分夺秒把握时节,有条不紊地为基地里的各类中药材除草、松土、施肥。
“我家就在附近,我们是4月份来种植基地干活,播种、除草、松土我们都能做,一天100元还包吃住。”工人胡永春笑呵呵地道。
看着连片的药田,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片荒地。2024年玉狮村“地毯式”排摸闲置资源,充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成了近3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运营,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基地务工、收益分红等方式深度参与产业链。
玉狮村党总支书记杨树繁介绍,近年来,玉狮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化种植秦艽、木香、当归等药材2500余亩,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让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目前,河西乡已在全乡推广种植木香、当归、桔梗、秦艽等中药材,总面积达1.7万亩,按照当前市场价格,预计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全乡覆盖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优势产业。”河西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文斌介绍,中药材产业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还有力推动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生产条件。
一心堂药业集团中药材产业技术顾问李绍平正在向农户讲解中药材种植要点。
“云木香有两种栽培方法,一种是育苗移栽,一种是直播,现在我们一般提倡直播……”在通甸镇云中药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一心堂药业集团中药材产业技术顾问李绍平正在向农户讲解中药材种植要点。
2018年,兰坪县引进了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通甸镇注册成立了云中药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发展了云木香、当归、秦艽等中药材优势品种种植。
“我们通过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及种植示范基地,并以订单农业,在全县推广种植中药材1.8万亩,还先后完成了1万余人次的培训,吸纳群众务工,让老百姓掌握技术又能增加收入。”云中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利平表示,公司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生产委托、就近务工、科技培训等方式,累计带动群众增收1.2亿元。下一步,公司将通过不断增加项目投入补强产业链条,不断加强公司自身建设,加大对中药材种源种质研发、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投入,从而实现企业有发展、政府有税收、农民有增收。
从单打独斗的药农到兰坪县荷梅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梅见证了通甸镇药材发展之路,以往,中药材收购主要依靠外地药商,药价低,药农收益不多。如今,社企联合,订单收购,依靠龙头企业带动,药农在市场上有了话语权,和梅也成长为当地中药材种植领域的中坚力量。
“去年,我们和农户收购了60吨的云木香干货,合作社基地有40至50多吨,都销往了安徽亳州,通货每公斤价格22元,挑货每公斤28元,去年收益比较可观。”和梅说。
云中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材。
小小中药材,不仅为群众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更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
兰坪县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境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800余种中药材,2009年兰坪县认定为“云药之乡”。近年来,兰坪县将中药材作为“一县一业”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培育,种植的秦艽、桔梗、云木香、云当归、白及药用成分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的含量指标要求,境内不同海拔、地域区间,均有各类道地中药材种植,适合适度规模化种植各类道地中药材。
科学种植,政府引导,收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2024年我县中药材种植品种达22种、种植面积达8.72万亩、收获面积3.48万亩、产量7881.4吨、产值3.26亿元。”兰坪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农艺师杨树芳说,为进一步促进兰坪县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和研发体系建设,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解决中药材特色农产品销售端难题,本年度兰坪先后出台了企业收购奖补、农户末端奖补等惠民利民政策,同时通过中交集团帮扶30万元开发中药材目标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项目增强中药材种植户抵御市场价格下跌风险能力。
兰坪繁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
下一步,兰坪县将紧紧围绕“云药之香”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立种子种苗基地,开展优势品种选育,打造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持续加强科技支撑,提升中药材产品产地加工能力,进一步完善提升产业链条,让中药材产业种植成为推进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