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贡县立足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积极探索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在不同海拔区域布局特色种植产业,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 真没想到海拔这么高的高山上也能种出中药材。”眼下,在上帕镇知子洛村海拔2500米的碧罗雪山上,村民普丽白正跟其他十几个穿梭在规划好的高山林地里种植秦艽。
2022年,已经在保山安家的上帕镇达普洛村村民丰金才结合家乡地理环境,反复调查中药材市场行情后决定返乡创业,成立福众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刚开始我们只是试种了四十亩,因为我们的药材在市场上销售情况比较好,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中草药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600亩。”
秦艽、云木香、前胡、黑三七.....随着中草药品种的增多以及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群众从中获得的收益也在不断增加。每年,公司除了要以每亩400元的标准向群众支付林地租金外,至少还要支出100万元劳务工资。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因为这里有着良好的高海拔生态环境。”丰金才说出了自己成功的秘诀,“公司正打算引进一些适合高海拔种植的这些树木,更好地保护好这里的环境,从而让产业在良好的环境中持续发展下去。”
福贡县地势起伏较大,海拔落差明显,从低到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气候带和生态环境。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立体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沿着福众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中药材基地顺势而下,在海拔1200至1800米之间腐殖质深厚的森林见,一丛丛草果树郁郁葱葱。
经过数十年发展,福贡县草果种植面积占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草果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全国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2024年全县草果种植面积56万亩,挂果面积33万亩,产量4.9万吨,全年草果综合产值达14.7亿元。
连绵不绝的群山,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只要利用得当,坚持绿色发展,广阔的山地,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季节里,在与草果种植区域海拔相当甚至更低海拔的高山上,全县4.32万亩茶叶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再过一个月左右,我们就可以采第一批毛尖了,大家准备怎么样了?”最近几天,上帕镇上达普洛村第一书记李云龙随时都会到茶叶地里了解农户春茶采摘准备情况。
达普洛村的平均海拔在1600米到1700米之间,土壤的酸碱度是在5到6.5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月温差小,日温差大,年降雨量1500至1600毫米,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托科技特派团的“把脉开方”,达普洛村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流程,建立起“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茶农”的茶产业发展模式,先后与多家本地茶厂达成鲜叶收购意向,推动就近就地收购茶叶。
“2024年我们村茶叶种植面积5216.5亩,可采摘面积2918亩,销售鲜385.8万元,比2023年增加50万元。”李云龙介绍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期间,福贡县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引导群众在不同海拔区域发展水稻、茶叶、水果、蔬菜、草果和中草药等相应产业,实现了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2024年福贡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10亿元,同比增长12%。
“当下,我们积极参与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实施滇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优化生态环境。”福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昆表示,福贡县还将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本地市场主体培育、科技赋能力度,提升优化金融服务能力等措施,全力推动全县高山立体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