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上江镇敬老院成立于1986年,是一所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现有25名老人,其中全失能10人,半失能5人。在那里有一位贴心的护理员段学琴,用九年光阴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朴素信念,用专业与温情,筑起一座跨越血缘的生命港湾。
段学琴陪老人玩益智游戏。
清晨,天刚蒙蒙亮,段学琴就和往常一样忙碌了起来,她辗转各个老人的房间,逐一确认老人的安全,随后开始为全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有的需要更换纸尿裤,有的需要吃降压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段学琴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做着手头的工作。
段学琴给老人喂饭。
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帮助老人吃饭、喝水、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重复的琐碎工作,在段学琴手里因为用心而变得十分珍贵。怕老人滑倒,她会在老人起床之前早早拖好地,留出足够时间让水汽蒸发。老人衣服袖口容易脏,她会在放入洗衣机之前先手洗一遍。她熟知老人的口味,打饭菜时每一份都是“特供版”。段学琴说,在里工作了九年,她对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每个人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今年86岁的王凤英老人是一名全失能老人,住进敬老院三年来,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段学琴来照顾。在长久的相处中,她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谈起段学琴对自己的照顾,王凤英赞不绝口:“她脾气很好,照顾我好几年了,每天帮我洗脸,换纸尿裤,打饭喂我吃。”
段学琴用轮椅推王凤英老人到院子里晒太阳。
在段学琴的悉心照料下,王凤英老人的身体状况比刚来敬老院时好了很多,段学琴用轮椅推她出去晒太阳时开玩笑说:“这两年你‘长大’好多了,再‘长大’一点我就推不动你了。”两人随之发出一阵哄笑。段学琴说,两人之间的相处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轻松愉快的,王凤英老人属于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但头脑很清醒,经常和护理员们聊天,谈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也经常表达对护理员们的感激,让她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很值得。
照顾的都是年纪大的老人,待的日子久了,难免会碰上离别。谈起自己工作中印象深刻的瞬间,那些曾经照料过的老人还是会第一时间浮现在段学琴的脑海。段学琴说,每当遇到老人离世的时候都会难过很久,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有时候来到老人生前住过的房间,看到床空着,人已经不在了,心头总是空落落的。
段学琴陪老人们使用按摩椅。
一晃眼九年过去,敬老院里的老人数量比段学琴2016年刚来时翻了三倍,前后经历了三次大型升级改造,去年老人房间里装上了电视、专业护理床,活动室里增加了按摩椅和益智玩具,段学琴也成长为了上江镇敬老院工作资历最深的人,成为新同事们乐于依靠的好榜样。在同事褚秀梅印象中,上岗的第一天,段学琴就热心地带她们在敬老院里到处转一一介绍生活设施和老人们的情况,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会得到她真诚耐心的帮助。
“老人不仅需要照顾,更要关注和陪伴。”这是段学琴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在每天忙碌工作的间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打乒乓球、做游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上江镇敬老院老人古妈邓说,自己年纪大了,一只眼睛失明,民政局将她接到敬老院,在这里她吃得好住得好,可以看电视,还有同伴一起做游戏、聊天,连衣服和碗筷都不用自己洗,生病了有人照顾,日子非常幸福。
段学琴陪老人打乒乓球。
因为被需要,才更加热爱和笃定。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段学琴用最令人动容的付出,将琐碎的护理工作升华为一份沉甸甸的守护。那些被岁月磨损的皱纹、被病痛束缚的身躯,在她的笑容与关怀中重新舒展。那些空荡荡的房间和离别的泪水,亦被她用新的相遇与陪伴渐渐填满。上江镇敬老院的变迁,不仅是砖瓦楼宇的焕新,更是人性温度在岁月中的沉淀。段学琴是其中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这些五保老人暮年的时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