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当晨曦初破,微光如纱般轻柔地洒在蛮英村的咖啡树时,一群群村民便早早地来到咖啡林里采摘咖啡豆忙碌起来。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咖啡果特有的馥郁香气,那是一种带着生机与希望的气息。
“这一颗颗红彤彤的咖啡果,就是让我们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金果果’。”在蛮英村山坡上的一片咖啡里,村民陈水琴正穿梭在咖啡树的行列间采摘树上红透的咖啡豆。“我们家种了10亩咖啡,每年收入5万元,依靠咖啡种植收入,不仅解决娃娃上大学毕业的所有开销,而且家里去年还翻盖了新房。”
蛮英村,海拔在1200~1600米,年降水量在1250~2000毫米之间,非常适宜咖啡种植,早在40年前就有群众尝试种植咖啡,时至今日,全村咖啡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7291亩,年产值 24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20%.
在咖啡产业发展过程中,村民们曾经为单独三散卖价格被压低而苦恼。为了争取定价权,2012年在蛮英村村民桑应春的带领下成立了泸水福兴咖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抱团取暖方式,应对价格不稳定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我们不仅定期在村里召集咖啡豆种植学习交流会,手把手地教社员最先进的种植技术,还会以最合理的价格从群众手里收购咖啡,帮助社员解决销售难题。”桑应春说,随着群众对合作社信赖度的提高,社员由26户增加到101户,咖啡种植面积由563亩增加到1683亩。
“自从村里有了合作社,再也不用愁自己找买家,直接卖给合作社就行。”蛮英村党委书记施小林说,合作社的成立让群众发展咖啡产业的底气更足了,很多社员不仅纷纷把以往的低效田地拿出来种植咖啡树,甚至在自家的房前屋后也种上了咖啡树。
咖啡面积增加了、产量上来了,但蛮英村的咖啡产业仍旧没有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2016年,合作社具体经营管理人苏福卫成立了怒江啊客哆咪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带领群众正式走上一条从卖原料到产品销售的产业化之路。
“为了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已经开发了‘阿客哆咪’"怒江源”品牌,共18款咖啡产品,有3个原材料品类24个生豆单品。”苏福卫介绍说,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每年产品销售额在870万元左右。
蛮营村从只卖咖啡豆到形成自己的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是上江镇推动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根据泸水市《2022至2025年精品咖啡全产业链规划》,上江镇作为泸水市主要咖啡种植规划范围之一,正在积极谋划推进精品咖啡种植基地及配套建设咖啡初加工厂、咖啡创新研发中心、咖啡农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咖啡产业迈向精品化道路。
“现有咖啡种植面积20725亩,合计总产值4396.2万元,为28168名农户的人均年增收1560元。”上江镇副镇长新文忠说,下一步,上江镇将进一步深入调研本乡镇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市场需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咖啡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纽带”,全力推动全镇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咖啡豆,一个产业,上江镇广大群众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勤劳的双手,一副“特色种植奠基、多元融合拓展、品牌塑造增效”的产业兴村、全面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