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七十载 同心筑梦新怒江丨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24-12-18 09:40:26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从贫困到发展、从攻坚到决胜、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现代。

作为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白族等多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区,70年来,怒江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这里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生活上互相交融,为共同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怒江乐章。

同心同向同行的历史脉络

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中国成立后,怒江州各族人民真正实现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怒江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过上了更加幸福的日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不断巩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怒江地处边境,少数民族众多、江河纵横、千山耸峙,是国家西南重要安全屏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兰坪“通甸武装暴动”开始,经历兰坪、碧江、福贡、贡山、泸水的和平解放,胜利火种向峡谷大地蔓延。

在解放怒江的斗争中,涌现出了王北光、和耕、和汝灿、杨俊璋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赢得了怒江的和平解放,翻开了怒江崭新的一页。

党的建设在怒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怒江州以提升边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切实把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维护稳定的坚固基石、守土固边的铜墙铁壁、抵御渗透的钢铁长城,凝聚“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强大正能量,为怒江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自治州成立以来,怒江州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不断提升边疆治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和智能化水平,形成工作合力,构建了“指挥有力、高效运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有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出台《中共怒江州委关于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决定》,让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项工程”落实落地,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70年来,怒江州坚持把民族工作融入全州发展大局,全力帮扶少数民族深度贫困群体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提升村庄“颜值”,绘就一幅幅怒江美丽乡村新画卷。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唱起“摆时”调。

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怒江州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编制实施怒江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深入开展“四级联创”和“十进”示范创建,形成“人人创建、处处创建”的浓厚社会氛围。

70年来,怒江州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出台《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的实施意见》《怒江州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规划》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与发展,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州共创建8个国家级、267个省级、581个州级、9590个县(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家庭);9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3名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32个模范集体45名模范个人受到省政府表彰。

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非遗进校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怒江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70年来,怒江州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大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广普通话。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怒江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自治条例,发布了怒江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深入实施“石榴红”“枝繁干壮”“幸福花开”“润土培根”工程,建成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成怒江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4个示范工作室和一批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各族群众全域自发组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怒江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共产党的好说不完”等活动,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欢庆独龙族”卡雀哇“节。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怒江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成为常态。全州共建设11个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14个歌舞之乡,成功申报了8项国家级、22项省级、161项州级、12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养了420位非遗传承人,建立了3个非遗扶贫工坊,创建了4所全省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实施了159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和“双百”工程项目。

春风化雨聚人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站在新起点,怒江各族群众坚持“三个不动摇”,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在怒江大地播撒新希望,在奋进路上谱写新乐章,用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为祖国增添更多风采。

(图文由州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李畅  二审:马恩勋  三审:马恩勋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