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党建引领抓发展家门口就业促增收

2024-12-05 11:35:43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和宁茜 李芳兰

今年以来,泸水市强化党建引领抓发展促增收,聚焦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要素组织起来,通过与企业推介洽谈,大力推进棒球车间扩容增量。目前,全市棒球车间从5个增至8个,工位从325个增至710个,带动务工人数从308人增至647人,让更多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泸水市锦绣社区棒球车间。

走进泸水市团结社区新建的棒球车间内,环境整洁,场地开阔,设置有50个工位,数十名工人正飞针走线缝制棒球,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

金晓花正在缝制棒球。

泸水市团结社区居民金晓花因在家照顾小孩不能出远门务工,得知家门口新建了棒球车间,她便报了名,经过培训后很快熟练掌握技术,现在她可以边照顾孩子边缝制棒球,一家人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

“我们社区的棒球车间是11月才建立的,我才刚开始学,一天就能缝20个左右,一个月收入1800元。现在的党的政策太好了,在我家楼下就能就业,务工时间也灵活,也方便照顾家庭。”金晓花高兴地说。

泸水市锦绣社区棒球车间充分考虑部分工人因家中有老人小孩或特殊人员确需照顾以及部分工人生产效率低占用车间工位等情况,在原有45个车间工位的情况下扩容了30个家庭工位,让工人可以在家随时“上工”。

有南在家中缝制棒球。

在锦绣社区居民有南家中,窗前摆放着崭新的棒球缝纫工位。“现在在家就能缝制棒球,我能一边照看孩子、做家务,一边工作,方便多了。”有南说。

有南丈夫在锦绣社区棒球车间缝制棒球。

有南一家4年前从称杆乡玛普拉地村搬迁至锦绣社区,2020年起,她和丈夫两个人便在社区棒球车间缝制棒球,每个人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自从棒球车间扩容了家庭工位,推出“就业车间+家庭作坊”新模式后,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她向社区申请,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车间负责人将棒球缝制工位搬进她家。 “在家工作更自在,效率也提高了,以前一天做20多个棒球,现在能做30多个。而且我在车间务工满一年,人社部门还给我发了2400元的劳务补助,感谢党、感谢社区。”有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泸水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精准摸排各社区劳动力情况,结合交通、需求等实际,与珠海市我能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将新增的3个棒球车间分别设在巴尼小镇社区、维拉坝珠海社区、团结社区,3个点新增了180个工位。与此同时,扩容恩感思落社区、和谐社区、锦绣社区、叶子花社区棒球车间工位205个,做到“车间工位”与“工人数量”精准匹配。

母宇堂指导团结社区棒球车间新员工缝制棒球。

珠海市我能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怒江负责人母宇堂介绍,棒球车间新增扩容后,带动了更多群众到车间务工,我们让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棒球缝制培训,培训结束后直接分配工位。

为了让车间工人安心上工增加工时,州人社部门对稳定务工3个月以上的给予每人每月150元劳务补助,6个月以上的给予每人每月200元补助,对稳定就业、生产业绩突出的优秀务工人员从社区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给予奖励。截至目前,泸水市8个棒球车间已累计完成棒球生产184.49万个,棒球平均月产量达17万个,带动人均月增收1400元。

锦绣社区居民边带娃边缝制棒球。

下一步,泸水市委组织部将坚持党建引领,下大力气扩岗位优服务,做细就业服务确保工人数与“工位”精准匹配,做优企业服务保障球芯制作、皮革剪裁“两道上游工序”车间落地建成,做好群众服务解除“后顾之忧”,竭尽所能帮助群众找到适合的岗位,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有事做,挣钱顾家两不误。

责编:李畅  二审:马恩勋  三审:马恩勋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