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结合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独龙江乡,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偏远乡镇,过去,由于集体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形式单一,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全乡集体经济收入村均仅5万元。
自2021年以来,独龙江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成立了建筑、旅游服务、景区管理、百货商贸等集体公司,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飞跃式增长。
稳健发展,领域拓展
独龙江乡依托乡域资源,借助中交集团的帮扶,于2022年初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建筑公司。3年来,该公司承接了32个本地市政建设、道路桥梁、建筑机电、道路建设等方面的建设项目,成为独龙江乡建筑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建筑公司的发展带动下,2023年,集体经济旅游服务公司和集体农特产品运营公司相继成立,开展民宿运营和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实现了农特产品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衔接。2024年,集体百货商贸公司和迪政当集体经济景区管理运营公司也相继成立,进一步深化了乡村旅游和基础供销领域的服务能力。
独龙江乡集体经济建筑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为6个行政村和22名致富带头人分红534万元,实现了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30万元的目标。
立足优势,业务拓展
独龙江乡立足组织优势,组建了6支村级施工队,拓展了劳务服务相关业务,年内吸纳本地群众1391人就近务工,发放工资259万元,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同时,立足文化特色,拓展了乡村特色服务,建设了独龙毯非遗工坊和100个“彩虹庭院”家庭作坊,带动178名妇女编织独龙毯,使之成为游客体验、游购的主要项目。此外,还建设了独龙文面女小苑,打造了秘境独龙江文化探秘的名片。
立足生态优势,独龙江乡探索开发了独龙江草果、灵芝、竹叶菜等20余款农特产品,让这些生态有机的“好物”成为游客的伴手礼、纪念品。
立足联动互补,由独龙江乡党委和政府搭桥,促进各公司、合作社资源共享,开放渠道将文创产品、农产品、非遗体现等内容在全乡进行融合展销,更加全面地贴近游客服务需求。
长远规划,人才培养
在集体经济公司的发展下,市场化服务的人才需求相应产生。独龙江乡积极挖掘、培育,并提供支持和服务,实现青年人才的拓展。
通过开展建筑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建筑技能型人才。3年来,带动全乡100余人参与,其中15人取得了岗位合格证书。2024年,有48人报名学习特种工,待11月中旬考试,同时输送1人到中交四航局进行工程管理实训。巴坡村民木小虎,考取安全员、劳务员等建筑产业岗位证书后,在建筑公司供职,负责公司管理、财务等多项工作,成为乡内青年人才的中坚力量。
开展新媒体技能提升培训,组织45名独龙族青年新媒体爱好者,开展视频剪辑、网络直播、商品展播等相关培训。迪政当村民李超英通过抖音成为当地“小网红”,自参加新媒体培训后,主动报名到昆明参加延伸实训,并到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目前已作为集体经济运营公司农特产品直播销售的签约员工,成为独龙江新媒体就业的代表。
腊配小组的孔玉花在普卡旺景区内租了一间铺面,经营名为“云织梦”的民俗文化体验店,为游客提供独龙族服装租赁、拍照、文创产品售卖和独龙毯编织展示等服务。闲暇时,她还通过手机开景区直播,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独龙江乡的集体经济发展,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立足优势、联动创新,独龙江乡正在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