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泸水市六库街道“非遗进校园 文化传承谱新篇”活动走进大龙塘社区幼儿园。请非遗传承人为大龙塘社区幼儿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具特色的傈僳族“摆时”实践课。
此次活动由六库街道党工委、党群服务中心、团工委联合大龙塘社区幼儿园共同举办,活动为期3天,参与人数70余人。活动伊始,在市级非遗传承人胡珍兰、何李芬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练习傈僳族“摆时”调子。练习过程中,老师认真讲解要领,为孩子们打开了的傈僳族曲调“摆时”的探索之门。
“摆时”广泛流传于泸水市,“摆”在傈僳语中是“说”的意思,“时”是一种“调”“曲”之意,傈僳语可直译为“说吧,唱吧”,是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音乐的珍贵遗产。“摆时”的演唱较为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固定的演唱曲调,根据事件、心情创作编唱歌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演唱时,演唱者右手抚耳,身体轻晃,用“摆时”歌唱幸福新生活。“摆时”是怒江州重大节日、活动、庆祝丰收、婚宴等场合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也是傈僳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精神调剂品。
“把传统的傈僳族民歌带到学校,教孩子们唱歌,主要是为了传承,孩子们非常喜欢,学得也非常快。希望能把更多傈僳族传统民歌教给孩子们。”市级非遗传承人胡珍兰介绍道。
“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我们采取室内教学培训的形式教授,让孩子们真正体验了傈僳族传统民歌的独特魅力,通过与学校深入合作,以特色课堂、教育传习、体验互动和交流展演等活动,推动非遗项目与特色教育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看见、了解与热爱中助推非物质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六库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褚玉香说。
六库街道将依托“党建+非遗”党建联建品牌,搭建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平台,推进‘非遗进校园’,将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改革、课后服务,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促进非遗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非遗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