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峰:让刺龙苞变成不带刺的“金包包”

2024-11-15 09:40:02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程心媛 和赛虎 熊长旺 和旭贤李美晶 和贻轩 通讯员 郝春芳

和峰给刺龙苞树修剪枝条。

冒着一场淅淅沥沥的冬雨,在兰坪县营盘镇小桥村委会的向阳村半山腰,一片坡刺龙苞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细雨中,红色的、紫色的刺龙苞植株上长满尖刺,黄绿相间的叶片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刺龙苞植株间,基地主人和峰正忙着修剪枝条,期待来年春季长出更多更好的刺龙苞。

“这些全都是野生的刺龙苞树移栽而来的,现在把这些长高了的枝条剪了,留下几个芽,来年有几个芽就会长出几个枝条,每枝都会长出几个芽苞,春天就可以摘了。”和峰边修剪枝芽边介绍。

刺龙苞,是楤木的芽苞,一般在3至4月采摘,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山野菜。有“山野菜之王”“天下第一山珍”的美誉。

“野生刺龙苞在我们这里很多,每年刚出来的时候要卖30多块钱一斤,平均价也是20块钱一斤左右,它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收益非常不错。”和峰充满希望地说。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土生土长在该村的和峰一直探寻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秉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从家乡山上众多野菜中选择了刺龙苞,他暗暗发誓,要在小桥村里做到刺龙苞种植规模化,降低成本、扩大产量、增加收入。

于是,在多年亲身实践后,和峰探索出了一套种植刺龙苞的技术,既可以保证野生刺龙苞的移栽成活率,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每棵植株的芽苞数量,“等到春天的时候你再来看,这一片山上全是红彤彤的刺龙苞,那景色真的美到人心里。”和峰信心十足地向记者说到。

和峰原计划种植200亩刺龙苞,目前只完成了计划的十分之一,但他认为想要达成计划并不困难。“刺龙苞每年可以摘两次,亩产至少有2500斤,每亩我的纯利润就有50000元以上。”这片刺龙苞,在和峰心里,就是致富的“金包包”

2023年,和峰成立了基地,示范性种植了一万多棵的原生态楤木树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让村民看到刺龙苞这种野菜的经济效益,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刺龙苞的种植中来,为小桥村再添上一抹春天的火红,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接下来,我准备和村委会协调沟通,我们一起想办法把产业路修好,让运输更加方便,等到收益提高后,我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务工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努力往产业化的方向走。”和峰忍不住向记者说出了他的规划。

责编:李畅  二审:马恩勋  三审:马恩勋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