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丨超1.4亿人中招,这种“生活方式病”怎么治?

2024-11-14 16:23:21 浏览:{{ hits }} 来源:云南网

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迈向康复,云南网邀请昆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春城名医李军做客直播间,和大家讨论糖尿病的预防诊治和日常护理。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访谈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中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超1.41亿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杀手”,威胁着人们的幸福生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高血糖,主要分为这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占到90%以上,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特殊类型糖尿病,由遗传、药物、感染、化学物质等因素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在妇女怀孕期间发生,对孕妇和胎儿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50%患者没有症状 体检筛查很必要

糖尿病症状一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但大概有50%的患者并没有症状,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李军提醒,要及时发现糖尿病,需要定期体检。特别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生出巨大胎儿的父母、出生时低体重等高危人群来说,早期筛查血糖非常有必要。

血糖控制很重要 血脂血压监测不可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监测,控制血糖水平。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应在4-6mmol/L,餐后两小时应在4-8mmol/L。如果是三餐后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7%。如果是动态监测,血糖在3.9-10mmol/L之间的时间占全天的70%,为理想状态。李军介绍,动态监测是一种新的血糖监测方式,患者在手腕戴一个小的传感器,它每分钟都会读取一个数值,实时传递血糖监测结果。这种监测方式可以看到两周内的动态数值,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如何饮食运动等。

糖尿病常见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控制血糖还需要监测血脂、血压水平(血脂的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警惕并发症 这些后果比糖尿病更可怕

在我国,糖尿病已经成为失明、尿毒症、截肢的非外伤致病的首位因素,糖尿病的并发症比它本身更可怕。

“糖尿病,顾名思义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增高,使人们的血管壁受到损害,导致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它涉及的部位非常多。”李军说,视网膜病变、肾脏损伤属于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可引发视网膜出血、剥离甚至失明,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首位病因就是糖尿病。由于糖尿病会引起外周血管和外周神经受到损害,导致足部破溃、畸形、坏肌甚至截肢,它也成为非外伤原因导致截肢的首位病因。

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涉及到心和脑,比如冠心病、卒中,还有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带来行走疼痛、腿脚发凉发冷。“据统计,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冠心病、心梗的发生率比常人增高2-4倍,并且因为神经的感受度降低,很多为无痛性的心肌梗死。”李军说。

做好糖尿病前期干预 有效降低致病率

一般而言,空腹状态下血糖6-7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8-11mmol/L,这两种情况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被称为空腹血糖异常和糖耐量异常,这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确诊,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前期做好干预可以降低发展成糖尿病的几率”,李军提醒。

2型糖尿病和饮食、运动密切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在20年间增长了将近10倍,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带来的病”,李军说。

我国针对糖尿病预防的著名研究“大庆研究”表明,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很好地减缓了发展为糖尿病的进程。“但对一些人而言,调整生活方式有困难,如果做不到,也可以选择药物”,李军表示。研究证明,传统西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另外,中成药也显示出非常好的预防效果。中成药中,津力达颗粒从脾论治,组方侧重健脾生津,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表明,可用于预防糖尿病,糖尿病致病风险降低41%,这项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发表。

中医药辨证论治 优势独特

李军表示,近年来中药治疗糖尿病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可运用在全周期治疗中。2022年发布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首次增加“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医药融入糖尿病综合防治体系,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优势,结合体质辨识等,综合运用药物和非药物等多种方法开展综合防治。

李军表示,一些中成药物,比如津力达在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指标,改善口渴、出汗、乏力等症状,复方丹参滴丸改善视网膜病变方面有很好的证据。在糖尿病期,一些经方药也可以使用,比如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他还介绍,对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的疗效也很显著。通过饮片、中药灌肠,可以使病人肌酐明显下降,指标控制得非常好,生活质量也很好。除了药物,中医药治疗还可以采用食疗、功法、针灸等,都可以改善糖尿病的指标。

  中西医协同 疗效更加显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近年来,聚焦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云南各级医疗部门也在积极推动中西医协同诊治。2023年发布了《云南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拟支持建设项目名单》,昆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协作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设中西医协同2型糖尿病门诊,两家医院各派一名中医和西医,共同在门诊给病人诊断,为群众提供汇聚中西医优势、疗效更加显著的治疗方案。

李军表示,中西医治疗糖尿病有各自的优势,希望能“创医学之新 传中医精华”,造福糖尿病患者。他强调,确诊糖尿病,应到医院规范接受治疗,中西医协同、内外治兼顾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云南网记者 赵琳

责编:李畅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