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恒:一根拐杖、一枚党徽、一个车间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11-06 09:21:24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通讯员 何舟

在怒江大峡谷深处,隐藏着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寨,这里生活着一位不平凡的傈僳族汉子——此路恒。他,因小儿麻痹而下肢残疾,自幼便与拐杖为伴,行走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比常人更多的坚韧与不屈。但正是这样一位身体受限的汉子,却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走出了一条照亮乡村振兴的非凡之路。

一根拐杖,撑起不屈的灵魂

此路恒自小便被命运开了一个玩笑。因小儿麻痹而下肢残疾,夺走了他行走的自由,留下的是一具不完美的身躯和一颗渴望飞翔的心。面对周遭异样的目光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此路恒没有选择沉沦,他深知,唯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于是此路恒以一种近乎倔强的态度,向世人宣告:我虽残疾,但志不残!凭着这个信念,此路恒开始“折腾”他的人生。

青年时代,头脑灵活、思路敏捷的此路恒靠着承包建筑,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两年后,他开始学起了草果、重楼种植。试种成功后,他更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村民。很快,在他的带动下,福贡永发草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此后,他带着社员们种植了上千亩的草果,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收益。

什么挣钱就干什么。终于,生活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成了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然而,这每一个成功的动作背后,对他而言都是一场场无声的战役。每当夜深人静,总能看到他独自杵着拐杖行走的身影,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浇不灭他心中的火焰。

一枚党,闪耀信念的光芒

此路恒,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对某一宗教抱有深厚的情感与敬畏。在他的世界里,信仰是心灵的归宿、是面对生活风雨时最坚实的依靠。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此路恒逐渐意识到,除了个人信仰的滋养,社会上还有许多值得他去关注与贡献的领域。他开始思考,如何将个人的信仰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正当此路恒陷入这样的思考时,党的政策宣传如同一股春风,吹进了他的生活。经过学习与思考,此路恒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他意识到入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超越和社会责任的担当。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与他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谋而合。在深思熟虑后,此路恒决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此路恒迅速融入党组织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积极参与村小组服务,成立了首支农民多声部红歌合唱团,并通过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尊敬。

而在这个过程中,胸前那枚熠熠生辉的党员徽章成了他心中最坚实的后盾。作为党员,此路恒始终将党的关怀与指导铭记于心。他深知,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更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因此,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将个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一个车间,铺就乡村振兴的坦途

2005年,此路恒偶然间发现了手工缝制民族服饰的商机。那时的他,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路,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桥梁。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用一双巧手,一针一线,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他与妻子商议后,毅然转手小卖部,购置缝纫机、边缝机、熨斗机等机器设备,又开始了从事制作民族传统服饰产业。为了设计出更好的款式,此路恒不懂就学,凭着一股钻劲儿,加上出色的手工技艺和机器化生产,此路恒设计制作加工出的民族服饰迅速走红,各种订单纷至沓来。

2011年,经过多年的奋斗,此路恒终于创办了福贡县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经他发动,群众自愿合资了100多万元,购置加工生产设备,组建专门的生产队,改进了过去家庭作坊布料粗糙、产品单一、服装规格不统一的缺点。在全体社员的努力下,合作社当年就实现了户均收入2万元。为了将民族服饰产业做大做强,合作社还申报了自己的商标品牌“纱兰颜”,并于2019年成功进入国家级非遗工坊。合作社的成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村之中,照亮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道路。

合作社不仅汇聚了精湛的手工艺人,更凝聚了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从此,此路恒更忙了。在民族服饰加工车间,缝纫机“哒”响个不停,此路恒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飞跃,更带动了整个村寨的经济发展,让曾经贫穷落后的小乡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此路恒和他的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在,合作社每年的生产能力达到了4万套。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傈僳族的文化,此路恒通过电商平台,将民族服饰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年销售收入370万元以上,带动40多户村民致富。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看得更远些,想得更多些,才能发展得好。我是共产党员,带着村民一起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此路恒说,“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想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此路恒的故事,如同一根拐杖,支撑着他走过了无数个艰难困苦的日子;也如同一枚党徽,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他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而他所创办的福贡县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则成为了乡村振兴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照亮了更多群众的希望之路。

责编:尹婷  二审:马恩勋  三审:马恩勋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