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李春在晾晒火腿。
近年来,泸水市老窝镇中元村村民杨李春成了四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名人”: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打了场漂亮的脱贫致富的“翻身仗”,一举甩掉贫困户的“帽子”,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杨李春一家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脱贫致富的背后,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创业奋斗史。
“以前家里老人在世时体弱病经常住院,两个孩子又在上学,每年仅靠种包谷的收入根本解决不了一家的开销。”回忆起过往,杨李春的眼里流露出无奈和心酸。
2014年,杨李春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当时,我跟媳妇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脱贫的梦想成为激励着杨李春想方设法寻找创业脱贫路的动力。“老人需要照顾外出务工是不可能的,在村子周边打零工也只能维持温饱。”几经思考,杨李春最终还是决定继续在自家的土地上谋出路。
经过市场调研,2016年,杨李春决定将自家的40亩苞谷地改种成小南瓜。“小南瓜在市场上特别好销,而且技术要求不高,资金投入也不大。”6个月后,杨李春家的小南瓜就迎来丰收季。杨李春将采摘好的小南瓜运到六库市场零售,后来就直接批发给商贩。
“种小南瓜的收入一年在5万到6万元左右,至少是种包谷收入的5倍。”2017年年底,通过种植小南瓜,杨李春一家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但杨李春没有满足,又开始研究其他致富的门路。
中元村地处高海拔山区,气温偏低阴凉,适宜腌制晾晒各种腊味。当地村民腌制的火腿、腊肉、吹肝、香肠、豆腐肠等腊味在泸水乃至怒江都小有名气。
“以往每年杀年猪的时候,都会把猪腿肉留起来腌制火腿。亲朋好友来家里尝过后说味道不错,都夸我们手艺好。”经过分析研判,杨李春又把创业方向瞄向了腌制火腿的主意。
仅靠自家养的几头猪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杨李春就到附近的养殖场和集市挑选老品种猪肉进行腌制。“挑猪脚我要短脚杆的,腿型圆圆的,饱饱的。饱满的这种腌制好了以后,打开全部是一坨一坨的瘦肉。”每年11月份,杨李春将收购回来的黑山猪腿肉逐一进行修型、排血、抹盐,每一个步骤都耐心仔细。他家所使用调料也很简单,只是盐和酒,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其他化学制剂,保留当地火腿的纯正风味。
在泸水城区三合农贸市场经营“正宗老窝高山农家火腿店”的邓宝华对杨李春家的火腿品质赞不绝口,邓宝华市场上销售的火腿大部分都来自杨李春家。“他家腌制的火腿香气浓郁,色泽鲜艳,顾客非常喜欢,逢年过节,供不应求。”
用种菜的钱做启动资金,再用卖火腿赚来的钱一点点增加火腿数量。从几十腿到上百腿再到每年一千腿,杨李春家每年制作火腿的销售量逐年增加。现如今,杨李春家不仅经营火腿生意,还兼做腊肉、香肠,自己一家致富的同时,也带动本村其他群众增收。杨李春一家每年向村民支付猪腿、排骨等原材料的费用至少50万元。
“我现在正在学习网络销售,学会了以后扩大生产规模,把火腿、腊肉卖到更多的地方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当地质优味美的火腿、香肠等各种腊味。”说起未来的规划,杨李春信心满满,“只要自己努力,日子总能越来越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