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开展好民族地区的维稳工作,提前就是要保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做好各民族宗教和谐,也会助力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前提就是要保证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不管是什么民族都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各族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那么当下来说就是要持续促进乡村振兴,不断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不断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宗教和顺。
一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思想引领,带领各族人民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做细做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二是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切实扛牢压实政治责任,不断改善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易返贫致贫对象加大帮扶力度,想尽办法帮助提高收入水平,授人以渔,从根本上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深入“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在巩固成效基础上扎实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行动。做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三是不断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从居住生活、劳作帮衬、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从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关系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做起,有序建立各民族之间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扎实巩固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各民族节日,烘托节庆团结氛围,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节日一起过、民族歌舞一起跳,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四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部门要通力协作,提升工作合力,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对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持续落实临时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支持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等健康发展。从全局性出发,真正改善民生,为群众服务。
怒江大峡谷网所登载的所有“彩云杯”网评大赛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