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的公路缘

2024-08-26 15:59:39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杨梦魂 李福香 乔家欣

李铜华在抢修现场作业。受访者供图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街道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都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在日复一日地养护中,他们把心放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上,与公路结下不解之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公路人的初心使命。

来时路,历经艰辛

“这是我爷爷李光久。”面对来访的记者,怒江公路局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职工李铜华拿出一本泛黄的相册,指着其中一张旧照片说,“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公路人,爷爷筑路、父亲养路、我护路。”

时光,在李铜华的讲述中穿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公路站叫“道班”。1958年李光久参加工作时,就在大理州下关公路管理段,直到1986年从道班班长位置上退休,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第一代公路人。

在李光久记忆中,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时,全州没有一条公路,仅有600多公里的人马驿道,怒江各族群众被禁锢在深山峡谷里,与世隔绝,直到1956年8月瓦(窑)贡(山)公路正式动工新建、1976年6月全线竣工,才结束了怒江没有公路的历史。路虽然通了,但全是泥巴路、砂石路,每逢雨季,路面总是泥泞不堪,车辆行驶非常困难,随时需要清理和填补。

受制于当时条件,和李光久一样的筑路工人巡护公路全靠双脚,一趟下来就要耗掉大半天时间,管养线路较长的往往需要三四天,手推车、铁锹、扫帚、簸箕等是道班人的“全部家当”。

“爷爷的任务是保持道路畅通,让大家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小时候的李铜华经常听爷爷讲筑路人的工作,“那时爷爷主要做的是铺设路面的工作,哪里有坑,就先用砂石将坑填好,再用铁锹铲平、压实,一天下来,全身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李铜华回忆,小时候,因为没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每当想爷爷时,父亲就会带着他沿爷爷养护的路段一路找过去,“虽然很辛苦,但见了面,一家人都很开心。”

28年的坚守,筑路从未间断。无论刮风下雨,李光久每天都要来回走五六十里路到管养路段巡护,以路为业、以站为家,像银桦一样扎根一线,用青春年华和辛勤汗水养护着脚下的路。这一切,早已烙在李铜华脑海里,一颗爱路护路的种子也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悄然生根,发芽。

脚下路,风雨兼程

1962年,接过爷爷李光久手中的接力棒,李铜华的父亲李桥星扛起铁锨、洋镐,入职到大理州剑川公路管理段,成为一名公路养护工人,直至1988年兰坪县公路管理段成立,才回到家乡继续从事养路工作。

因为热爱,更因为职责使然,参加工作以来,李桥星几乎全年无休,每年除夕,别人家都在贴春联、放鞭炮,而他仍在巡护路上。“爸爸工作时我在上学,我工作后,又常年在外跑,一年下来,父子俩都说不上几句话。”李铜华神情黯然。

随着公路养护装备提档升级,曾经让李桥星操作自如的独轮车、小型翻斗车也换成了手扶拖拉机、翻斗拖拉机,人工作业逐渐被机械替代,“道班”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尽管父子间的交流不多,但父亲这辈子在李铜华心中,是一位一心埋头做事,毫无怨言地坚守在岗位上,且一干便是35年的人。

1997年,李桥星光荣退休,他穿过的橙色工作服,被洗得干干净净挂在家中,衣服背后,“云南公路”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仿佛诉说着主人用青春和汗水为公路事业奋斗过的无悔人生。

未来路,接续奋斗

爷爷李光久、父亲李桥星两代人参与并见证了兰坪县乃至全州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变迁。2000年,从小耳濡目染祖辈、父辈对公路怀有特殊情结的李铜华通过招录,成为兰坪公路管理段的一名职工,继续为往来驾乘人员保驾护航。

因为这份职业,李铜华养成了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每逢刮风下雨,都要特别留意自然灾害易发区域,有时还冒雨前往现场,实地查看路况。在路上的时间久了,路便在他心中扎了根。不仅如此,每座桥,每块路标,每个弯子,他都了然于心。

因为工作认真,更因为责任心强,2011年,李铜华被调到怒江公路局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从事道路应急、灾毁抢修、桥梁架设等工作,凭借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逐渐成长为单位业务尖兵,多次获“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工作严谨”“任劳任怨”“敢于担当”是同事对李铜华的赞誉。在他们眼中,李铜华总是无怨无悔扎根公路养护事业,不曾有丝毫懈怠。

同事阿福军记得,2020年5月,因持续强降雨,造成贡山县境内多地发生泥石流、滑坡、路基路面损毁等自然灾害,独龙江公路全线中断,导致大量游客和车辆滞留。接到任务后,中心全体人员和武警官兵等组成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那几天,李铜华一直坚守在一线,与救援人员开展抢险救援作业,穿越受灾路段采集数据信息。最终,在全体人员的通力协作下,救援“生命线”被抢通,滞留人员和车辆得以安全返程。“每次抢险救援,他总是冲在最前面。”阿福军感慨。

大道之行数风流,小康路畅惠民生。虽然爷爷和父亲已驾鹤西去,但李铜华说,他们的教导,犹在耳畔。

李铜华说,每当看见自己守护的一条条公路畅通时,就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一家三代,就这样走着彼此走过的路,虽然身处的时代不同,但使命却是相同的。这份属于公路的荣耀,有我们一家三代的汗水!”

责编:李畅  二审:马恩勋  三审:马恩勋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