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21个少数民族。怒江傈僳族以能歌善舞、能弹善吹著称,他们十分喜爱自己的民歌,有“盐不能不吃,歌不能不唱”之说。他们善于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为媒、以歌相贺,甚至以歌当哭。
傈僳族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摆时”“木刮”“优叶”等,承载了傈僳族大量民族文化信息,是傈僳族珍贵的智慧与精神财富,2006年,“傈僳族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摆时”是傈僳语,“摆”是“说”的意思,“时”是一种“调”“曲”之意,傈僳语可直译为“说吧,唱吧”,是傈僳族无伴奏多声部音乐的珍贵遗产,广泛流传于泸水市、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等县(市)。演唱形式有男女声独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女声合唱等,演唱较为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固定的演唱曲调,根据事件、心情创作编唱歌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是劳动人民在田野劳作时用来抒发情感即兴演唱的曲子。直至今日,“摆时”仍是怒江州重大节日、活动、庆祝丰收、婚宴等场合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也是傈僳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精神调剂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