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木棉王” 一座“连心桥”

2024-08-12 16:48:37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通讯员 新跃华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街道的江东老城区有一棵老木棉树,树高24米,粗壮的树冠向四周伸展开来,覆盖了几亩地,树枝上生长着一丛丛寄生的石斛,树干要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围得过来。春节前后,万朵木棉花绽放枝头,尽显“王者”之风,成为小城标志性的靓丽风景,引得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或留影,或翩翩起舞。市民们则以有此“木棉王”为荣,予以精心呵护。

中国第十三大水系——怒江,就从这棵高大的木棉树下从北向南奔流而过。因此,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渡口——六库怒江渡口。七十多年前,六库段氏土司就在渡口设了一个难民接待站,接济远征军归国将士和投奔祖国的华侨、从腾冲撤退的滇军护国营及海关人员等。古老的木棉树见证了这段全民抗战的光辉历史。如今,木棉花依旧年年盛开,点缀着边陲小镇的幸福生活。

“木棉王”根系粗壮发达,将几块巨石牢牢地“抓”在“手”里。树的东侧有一条百余米长的“渡口巷”。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六库段氏土司着手修建澜沧江飞龙桥的水井至怒江州片马的古道,古道全程200余公里,六库怒江渡口就是其中的一个途经点。1931年,段氏土司第11代孙段承钧首倡在怒江上建铁索桥,经过7年奔波,仍然无法筹足建桥资金,出于无奈,1938年冬季动工时将原计划的铁索桥改为浮桥。次年春节,六库怒江渡口浮桥建成,但仅使用了几个月,就因雨季怒江水上涨而被彻底冲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怒江州境内的怒江上就再也没有建过桥。

滔滔怒江将小镇六库分成了东、西两个城区。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历史因素影响,老城区无环线高架,只有东西两条出城道路。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怒江大桥和2014年建成的通达桥,将两条道路跨江相连。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流量、车流量也迅猛增加,优化城市交通网络,解决堵车、过江难痼疾也成为六库城市建设中面临的迫切需求。

山河遥远,以心为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援建的“中交怒江连心桥”于2018年8月8日在“木棉王”北侧破土动工,桥名寓意“中交集团与怒江各族人民心连心”。“木棉王”正好处在大桥最佳线路的中间位置,为了保护“木棉王”,中交集团调整了施工方案,将桥位向北侧移了30米,让古树变成大桥的“迎宾树”,虽然因此增加了建桥成本,却赢得了当地市民的广泛赞誉。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连心桥灯火辉煌,如同绚丽多彩的双虹桥凌江飞跃。桥面上,三三两两的市民登桥凭栏眺望,观赏夜景。连心桥造型独特,像长虹卧江,与两岸天然景色浑然一体,非常美丽壮观,已成为六库城市的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一棵饱经沧桑的“木棉王”和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连心桥”紧紧地依偎在一起,这是历史与现代的生动对话,演绎着边陲小镇六库的前世今生,见证着故乡从穷乡僻壤到美好生活的时代变迁。

责编:尹婷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