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边拿着锄头把,一边参与森林防火,到成为护林员巡山护林,再到专业“防火人”,泸水市六库街道赖茅村有户麻姓人家,从爷爷到父亲再到孙子,“护林员”“扑火队员”“防火人”是对祖孙三代职业的称呼,尽管称谓有变,但他们护一方平安的初心和信念却始终不变。
祖孙三代同框,左起分别为麻大华扒、麻二华、麻理忠。
爷爷麻大华扒:人力灭火,保万家灯火
“我退休6年了,但每逢高火险期,根本睡不好觉。”一见面,古稀之年的麻大华扒就跟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本应颐养天年的他,因为对森林防灭火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执着,即便退下来,也时时关注村里的林草防火工作,时常到位于泸水市六库街道小沙坝的泸水市林草局专业扑火队营房,在一旁默默观看集训的儿孙俩。
1954年出生的麻大华扒,年轻时当过民兵,回村后在村委会做事。因性格开朗、乐于助人、集体观念强,1990年,36岁的他受聘担任护林员。为应对突发火情,1997年,村里决定招募一批民兵来担负林草防灭火任务。“每月只有100元的误工费,打一次火,不仅危险,还要自备灭火工具和伙食,算下来等于倒贴钱,除了我,根本没有人愿意干。”麻大华扒向记者回忆起当年组建扑火队的尴尬。
没人报名,麻大华扒就一家一家上门,动员其他民兵加入。
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在麻大华扒执着到执拗的坚持下,一支12人的扑火队终于组建起来,而他,也成为扑火队队长的不二人选。
扑火队没有专业的灭火工具,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靠着老一辈口头传授的经验和在每次灭火中不断摸索总结的技巧,本着“一定要把火扑灭”的信念,每一次,麻大华扒他们都全力以赴向“火”冲。
快速处置,有效避免火势蔓延。
“1999年营火罗山那场山火,烧得真大真快啊,方圆3公顷多,简直成了火海……”提起经历过的灭火救援往事,麻大华扒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25年前。
麻大华扒清楚地记得,那次山火,他和他的队伍是晚上8点抵达火场的。没有水源,设备短缺,更遑论专业灭火工具。快速分析研判现场情况后,麻大华扒迅速组织队员,以每组3人的阵型,从东、西、南、北四面,用铁铲和锄头挖出深约30厘米、宽约6米的隔离带,同时全部清除枯枝、干草和落叶,用生树杈不停地“打火”。从晚上8时到次日清晨9时,耗时近13个小时,山火终于被扑灭。让麻大华扒深感骄傲的是,那次“打火”,没有一名队员受伤。
这份工作,麻大华扒一干就是21年。21年来,刻骨铭心的“打火”经历不多,但零零碎碎的不少。“这辈子没有干好,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继续干,而且一定干得比现在好。”采访结束时,麻大华扒对记者说。
父亲麻二华:技能防火,守莽莽林海
庄房山、阳坡山、丙舍坝后山、上江小横沟……爷爷麻大华扒跑过的山、越过的沟,时隔12年后,叠上了麻理忠的父亲麻二华的脚印。
2009年,有感于父亲灭火不易,想着为父亲“分担一点”的麻二华加入扑火队,成为与父亲并肩作战的“蓝朋友”。
“怒江地形复杂,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火情,咋个精确部署灭火计划,这个至关重要。”尽管儿子已成长为泸水市林草局专业扑火队队长,但麻大华扒还时刻不忘传授防灭火经验。
麻二华(右一)和队员们处置完火情后安全返回。
“安全”“专业”“经验”这是麻二华常挂在嘴边的三个词,也是麻二华跟队员们强调的高频词,“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但这份安全需要专业的防灭火知识、专业的灭火工具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来保障。”他说。
扑山火,地形、地貌和风力风向是火场指挥的重要依据。“上山火必须从火尾往山头打,下山火根据地形来打。”麻二华告诉记者,到达火场后,要先观察地形和风向,尽量从火势较弱的地方突破。
父亲麻大华扒将“一个人的扑火队”发展成一支30人的队伍,到麻二华这里,已壮大成100人的专业扑火队。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分工合理、部署精确、实战能力强,在野外协同作战中,麻二华对火源点的精准判断、对火势走向的正确预判和有效的处置方式,不仅为灭火赢得了时间,也保障了队员的安全。
野外实战化训练
在老队员密文新眼中,麻二华胆大心细、能吃苦,不仅教会他们很多实用技巧,在火场上也是永远冲锋在前,“双手全是血泡不说痛,走13个小时山路不说累,发着烧支援异地火情不说苦。”
45岁的麻二华,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胆识和气魄,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听到哪里着火了,下意识还是想着往山上跑。”扑救山火15年,麻二华依然爱着“防火人”这份职业。
孙子麻理忠:航空巡护,护绿水青山
6年前,父辈麻二华手中的水枪,郑重地交到了麻理忠手上。
“每次爷爷和爸爸救火回来,看到他们身穿‘橙色铠甲’,就觉得特别酷!”因为耳濡目染,从小,麻理忠就立下志向,长大后要成为爷爷和爸爸那样“酷酷的人”。
守护(左为麻理忠,右为麻二华)
2018年,刚过完成人礼的麻理忠在爷爷和父亲的默许下参加泸水市面山扑火队公开招聘并被顺利录用,成为麻家第三代“防火人”。
在队里,麻理忠年龄最小,但他不惜力,又好学,专业知识学得扎实,实操上手也快,“必须比别人更加努力,才会得到父亲的认可。”麻理忠暗暗告诫自己。
麻理忠(中)和队员代表怒江州参加云南省2024年林草行业地方消防队伍职业技能竞赛。
心中有目标,做事就有了方向。除常规野外集训,麻理忠格外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2023年参加云南省森林和草原防灭火专业队伍骨干集训班,他顺利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所在团队在考核中获全省第三的好成绩。
今年4月,麻理忠有幸参加泸水市与南方航空护林总站丽江站开展的带装航空巡护,学到了以前未曾接触的新型防灭火技能。“老一辈扑火队员巡山,只能徒步。现在,不仅可以驾着摩托车、汽车巡护,还有无人机辅助,同时配有‘天眼’等先进的监控设备,实现了天、空、地的立体化监控。”麻理忠感慨。
麻理忠(着白衣者)和队员们一起练兵备战。
除训练、执勤外,麻理忠和队员们还积极参加森林防火宣传进校园、进街道、进社区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向学生和市民讲解火灾的危害以及防灭火知识。“我们工作的地点,不止在火场,也在每一名群众身边。”麻理忠说,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是一家三代守护高黎贡山的使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