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秘境怒江·多彩非遗”交流活动在上海浦东工人文化宫举行,该活动促进了两地文旅交流合作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怒江非遗更好地走出去。
近年来,我州大力推动探索多途径保护传承之路,持续焕发非遗文化的新活力,在此次活动中,怒江州文旅部门组织了70多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将怒江的非遗、民族乐器和饮食文化带到了上海浦东,获得了上海市民的一致好评。截至2023年底,怒江州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有314项,代表性传承人420人。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才能“走”得更远,当前,怒江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传承人断层,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其次是资金不足,导致非遗文化项目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再者是市场需求不足,使得非遗文化项目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的是社会认知度低,导致非遗文化传承缺乏广泛支持。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通过传承非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非遗文化传承也是实现文化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把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更多非遗文化的历史元素,赋予其新的内涵,注重创新与发展,让怒江非遗持续焕发出新活力,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魅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