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石登乡各产业基地,满目苍翠、万物竞秀,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中药材破土而出、红米秧苗长势喜人、青涩的葡萄柚幼果挂满枝头、连片的金银花爬满山坡。
“我们合作社去年种了50多亩葡萄柚和柑橘,亩产在2000斤左右,产值达50余万元。”石登乡兰坪晶雪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成真说。2019年,和成真邀约5位村民成立兰坪晶雪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用好自家20余亩闲置土地外,通过整合盘活其他村民近30亩的土地,种植了“黄金”葡萄柚和“红美人”“柑中皇后”2个品种的柑橘。结合当地气候优势,通过技术调整,将果子的采摘期有效延长,实现了错峰上市。在追求基地水果销售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证了消费者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都可以吃到基地当天采摘的鲜果。
石登乡地处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带,人民群众有着丰富的传统种植经验,但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零星种植,成为增收致富路上的最大阻碍。近年来,石登乡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统筹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不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花椒、金银花、水稻、葡萄柚等特色产业,切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在小格拉村百亩梯田内,刚插好的秧苗在夏日里葱葱茏茏,像是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田野里。微风袭来,随风摆动,远远望去,山脊上的梯田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宛若一幅秀丽壮美的山水画。
在车邑坪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里,连片的金银花一簇簇、一团团俏立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银花香,数十位村民正熟练地采收着金银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是我们基地建好的第一年,村里有了产业,是大好事,本村和周边闲散劳动力都能来务工。”基地管理负责人向建明说。在日常管理中,金银花基地平均每天能提供近四十个就业岗位。到了采收期,每天更是能吸纳100余名周边村民就近务工。
另一边的界坪村花椒基地里,昔日的荒地、荒坡如今披上了绿色外衣。湛蓝的天空下,一株株抽芽展绿的花椒树迎风摇曳。一片又一片的花椒树,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孕育着群众稳定增收的坚实底气。
小格拉红米、车邑坪金银花、界坪花椒、谷川葡萄柚,一张张四季轮番上阵的“石登名片”,都是石登乡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石登乡也紧握机会,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让更多的“土特产”走出大山,走进更大的市场,成为农产品市场上的“俏货”。
下一步,石登乡将进一步找准路子、擦亮“名片”,因地制宜发挥好地域特色农产品“土”味优势,真正把农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继续强化土特产联农带农机制,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