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少数民族吗?”“傈僳族。”“哇!好厉害!”……“来大家拿着手中的彩色笔开始涂色。”在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社区儿童之家,社会实践团成员正在给孩子们上一堂绘画课。
7月7日至13日,大理大学赴怒江州“助力边境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我州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社区、同心社区,上江镇叶子花社区,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开展“青苗课堂”和“夕阳课堂”系列教育帮扶活动。
走进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社区儿童之家,社会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介绍了傈僳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寓意。随后给每个孩子分发画笔和画纸,指导他们绘制,孩子们认真地给傈僳族服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有那么多的哥哥姐姐配我一起画画,我很开心,我特别喜欢自己涂的这个傈僳族服饰。”刚刚涂完色的和谐小学二年级学生胡志芳兴高采烈地说。
“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感。”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刀正红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她认为无论能力大小,都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服务中,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儿童带去知识与快乐,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
在大练地街道和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场地外,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手把手教老人们打太极,陪他们唱红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社会实践团成员正在教老人们普通话的日常用语、写汉字,整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外萦绕着爱的暖流,在社会实践团成员的陪伴下,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那么多的志愿者们陪着我们,他们就像我们的孙子孙女,还教我们太极拳、普通话,今天真的非常高兴。”和谐社区老人哈你干开心地说。
“在活动中,我能够感觉到这些老人非常的热情,也非常的亲切,能够帮助这些老人是我的荣幸所在,会为他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一学生苏珊说,今后如果有类似的活动,她还会积极参加。
“我们从2019年开始,持续地选派本科生和研究生来到怒江开展实习支教服务,但是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是第一次,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我们还会持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团委书记曹颖介绍道。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针对幼儿开展了音乐、舞蹈、手工、绘画、绘本阅读、户外游戏等课程;针对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团辅、学业辅导、安全与健康知识宣讲、趣味英语、书法、阅读等课程;针对老年人开展了普通话培训、汉字书写、红色故事宣讲,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等。实践团成员还到栗柴坝抗日遇难同胞纪念碑、怒江州减贫交流中心、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怒江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希望我们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给孩子们带去一些教育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同时也能够给老人带来一些关爱、陪伴和快乐,传递我们的爱心和温暖。希望我们青年大学生能够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共同促进易地搬迁儿童和大学生的成长,最终达到我们此次社会实践“助力边境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目的。”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团委书记曹颖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