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丨黄福伟:以命相搏保畅通

2024-06-27 10:11:34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怒江日报  作者:通讯员 新跃华

黄福伟(左二)帮助群众脱离困境。新跃华 摄

“雪中救援为人民,危难之中送真情”,2月3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段副段长黄福伟收到了北京游客卢建雷寄来的一面锦旗,锦旗上的这14个字充分表达了卢建雷的感激之情。

1月31日中午12时,正在德贡公路清雪的黄福伟,在离孔雀山隧道口3公里处,发现卢建雷的车因雨雪天路滑侧滑进了边沟里,已在此被困了近3个小时。常年在这条路上开展抢险保通工作的黄福伟,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人工清雪,经过1个小时的救援后,卢建雷的车顺利脱困,并在春节前安全回到了北京。

两天前,在同一个地点,黄福伟率队的抢险保通队通过40多分钟的紧急救援,帮助27辆车100多名游客成功脱险。

参加工作20多年来,驾驶装载机的黄福伟参与了220多次应急救援行动,经受住了各种复杂多变的风险考验。

2017年的夏季,笔者第一次遇见黄福伟,当时他正在德贡公路孔雀山隧道附近参与抢险保通工作。他熟练地驾驶着装载机,清理路面塌方,另有一名队友时刻观察着塌方点上方。抢险保通现场上方不时有滚石落下,还有稀泥夹杂着枯枝败叶、小石头等冲向公路。

每当险情发生时,他就加大油门快速撤退,让滞留的行人在一旁为他捏了一把汗。

从装载机上跳下来后,黄福伟淡定地对队员说:“今天这个受灾点的情况比较复杂,山高坡陡,不利于观察员及时预判可能会出现的新情况,同时泥石流含水量较高,大家一定要与队友密切配合,科学预判现场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黄福伟的父亲曾经是全国最后的国营马帮——贡山县国营马帮的马锅头,是一名老交通人,他算是子承父业。刚参加工作时,黄福伟觉得驾驶装载机很威风,于是经常向单位的老师傅讨教装载机驾驶技术。然而,等到自己亲自上阵参与抢险保通任务时,他才发现驾驶装载机根本就不是“很爽”“很拉风”的事,而是随时随地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贡山县每年有200多天都是雨雪天气,如此特殊的气候使全县公路泥石流、塌方、雪崩等自然灾害频发,公路抢险保通和应急救援任务非常繁重。

“哪里有险情,我们就战斗在哪里。”20多年来,黄福伟和他的队友们始终坚守这一信念,成功抢通道路1880多次,清理塌方580多万立方米。

黄福伟不仅胆大心细,善于总结经验,还积极探索公路养护新路子。

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以来,黄福伟和队友们在每年冬季都会支援养护单位怒江公路局贡山分局开展推雪作业,确保独龙江公路不因大雪阻断交通。隧道附近的气温极低,经常雨雪纷纷,寒风刺骨。“在被积雪覆盖的公路上找不到一块能生火的地方,找不到一根干柴,我们只能以拼命干活的方式‘取暖’。饿了,就啃方便面或吃压缩干粮;渴了,就顺手抓一把雪来解渴。”黄福伟说。

根据此情况,黄福伟和队友们摸索出了一套“起早贪黑”的推雪作业方案:凌晨五点半起床推雪,中午气温升高时休息,下午气温下降后继续干活。这个方案的实施可避免中午气温升高时,被可能发生的雪崩掩埋的危险。虽然危险是避开了,但早晚气温低,工作环境依然恶劣。

为尽快抢通公路,黄福伟和队友们曾两天一夜不休息,连续工作36个小时。而黄福伟和队友们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了整整10年。

有人曾问黄福伟,在20多年的保通路上,遇到过几次生命危险?

黄福伟脱口而出:“没有一次作业是不危险的,雪崩现场、泥石流和塌方路段是我工作的地方,保障这些路段畅通,是我作为一名公路养护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2022年4月23日,捧当乡马西当村马西当四组的一名群众在微信朋友圈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了一条信息:“近期受强降雨影响,马西当村马西当四组通组公路出现塌方,导致交通中断,经过贡山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清理塌方一天后,公路终于抢通了,非常感谢工作人员为群众排忧解难。”付出终有回报。20多年来,黄福伟和队友们用生命守护着一条条通往千村万寨的生命线、幸福路和小康路安全畅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由衷称赞。2024年1月,黄福伟被省交通运输厅和省人社厅授予“云南省交通运输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荣誉既是鼓励,又是鞭策,今后,我将认真履行公路养护人的职责和使命,用心用情有力守护县域公路安全畅通,护航群众安全出行。”黄福伟坚定地说。

责编:李畅  二审:马恩勋  三审:马恩勋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