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度)
目录
一、前言
二、政治责任
三、阵地建设责任
四、服务责任
五、人文关怀责任
六、文化责任
七、安全责任
八、道德责任
九、保障权益责任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一、前言
(一)媒体概述
2019年11月18日,怒江报社、怒江广播电视台、怒江州广播影视民族语译制管理中心合而为一成立怒江传媒中心,2023年更名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在跨媒体“大融合”和媒体内部“小融合”方面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声音传播更深更广,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增强,为怒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将宣传力量向互联网阵地转移,在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平台、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报纸、广播、电视有关产品通过小屏传播,形成了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载体的传播矩阵。
(二)社会责任理念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对怒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办新媒体,坚持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切实履行媒体社会责任,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建成边疆一流主流媒体,更好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使命任务。
(三)获奖情况
2023年6月,荣获2023年度云南省“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少数民族语译制片类)一等奖;2023年9月获第二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融合媒体专题赛“三等奖”; 获第39届(2022年度)云南新闻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荣获第二十五届(2022年度)云南报业新闻奖三等奖1个;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视听公益广告大赛二等扶持作品;2023年度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新创优扶持网络视听类短视频”。
二、政治责任
2023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内容为王,全年度紧扣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题主线,深入解读国家法规政策,认真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加强舆论引导,开展舆论监督,积极开展对外传播,全方位讲好怒江故事。
(一)政治方向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持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要版面持续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等专题专栏,创新推出“奋进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四周年”重大主题宣传,刊发了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鲜活稿件。
图:《全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 以干部之干奋力推动怒江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报道
(来源:怒江日报,2023年9月13日)
图:《奋进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专题报道
(来源:怒江日报,2023年4月11日)
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设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奋斗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50个学习要点”“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等专栏,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实现了新闻生产多样化、传播路径多元化、覆盖范围多样化,重大宣传报道亮点突出、异彩纷呈,受到了州委州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州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报道
(来源:怒江日报,2023年8月14日)
(二)舆论引导
2023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坚持把好导向关,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扎实履行好舆论引导责任,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怒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图:《洪维智率队到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对接工作并开展招商考察活动》报道
(来源:怒江发布,2023年6月28日)
(三)舆论监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认真履行媒体舆论监督职能,重点推出问政类音视频直播节目《怒江热线》。目前,上线49期,上线单位包括四县(市)及部分州级单位。点赞数2001572次(200多万次),累计观看人数173281人。共接到235位网友和听众的热线,内容涉及农民工讨薪、棚户区改造、道路提升改造、停车问题、自行车道赔付以及搬得出稳得住等热点民生问题,栏目解决了很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消除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问题,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怒江热线》第五十二期: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2023年12月22日)
用好“怒江传媒”“峡谷怒江”APP平台,进一步拓展廉洁文化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加强廉洁怒江新媒体宣传,每季度推出清廉怒江主题宣传报道,开展好正面和反面典型宣传,典型引路、以案明纪,推出系列警示教育片,通过海报、音视频、民族语、H5、Vlog等方式,丰富廉洁怒江宣传内容、形式,提升宣传实效,加大廉洁怒江宣传系统性、组织性,进一步发展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在怒江大峡谷网开设“‘清廉怒江’建设十项行动融媒专栏”,下设“廉政视讯”“清廉怒江”“党纪法规”“巡视巡察”“监督曝光”等,集纳和刊播了《怒江州开展“蹲点式”调研监督 推动“清廉怒江”建设走深走实》等各类稿件196条,总访问量174740人/次。在《怒江日报》重要版面先后开设“党风廉政建设”“清廉怒江”专栏,共刊发97篇新闻稿件;怒江传媒、怒江发布微信公众号、怒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107.4)《怒广新闻》《怒江新闻》等媒体平台同步开设“清廉怒江”专栏,积极发布、转载相关稿件,展播《清廉怒江 | 来看看怒江人眼中的清廉怒江·线上展播》10期,推出了清廉怒江主题书画、摄影、文学等作品127篇(幅),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图:《清廉怒江 | 来看看怒江人眼中的清廉怒江·线上展播(一)》
(来源:怒江传媒,2023年6月5日)
(四)对外传播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把宣传、阐释、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傈僳文报、傈僳语广播电视、怒江大峡谷网傈僳语频道、峡谷怒江APP等平台,用傈僳文字、傈僳语语音、傈僳文视频、民族语译制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呈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怒江形象,为边境疫情防控,促进边民的友好往来,和平相处,边境地区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大力宣传2023年“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报、台、网、端、微、屏”讲好中国减贫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怒江案例”,向世界展示怒江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的不平凡历程。利用每年的傈僳阔时节、怒族仙女节、普米族吾昔节、独龙族卡雀哇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闻宣传,对外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外界更多的人走进怒江、认识怒江、了解怒江。2024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期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共推出21个专题专栏,共刊播短视频、图片、海报909篇(幅);累计直播58场次,点击量、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突破1000万+。做好与中央、省级重点媒体和各县(市)融媒体中心的合作对接,上下联动讲好怒江故事,传播好怒江声音,在中央、省级媒体上推出了反映怒江的各类原创新闻稿件350余条,刊发通讯员新闻稿件4000余条。译制民族语电影10部,科教片11部,农村电影放映6874场(次),受益群众达52万人。
图:《中外专家热议“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共享全球发展新机遇》报道
(来源:怒江日报,2023年3月20日)
图:《“秘境怒江乐享阔时”2024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剪影》专版
来源:怒江报傈僳版,2023年12月22日)
三、阵地建设责任
(一)融媒体矩阵
积极推进州(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基本完成采编平台和流程改造,初步建成一个业务生产“数据中台”,实现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等平台融合,达到一次采访采集,多平台按需取用的融合局面,形成了以《怒江日报》、怒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广播综合频率、怒江大峡谷网(及同名小程序)、峡谷怒江App客户端和“怒江传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的融媒体宣传矩阵。
(二)融媒体报道
聚焦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州委宣传部下达的重大主题和重点工作,聚焦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制定了《怒江传媒中心2023年工作要点》《怒江传媒中心2023年新闻选题目录》,开列全年需要持续推进的宣传主题8大类15大项,每月重点宣传报道任务12大项62小项。充分调动各方宣传资源,发挥多形态应用、多平台发布、多媒体传播的融合发展传播优势,开设“新春走基层·奋斗中的新怒江”“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秘境怒江 户外天堂”等专题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刊发新闻作品1.2万余篇。积极参与学习强国怒江平台主题策划,完成“丰物云南”“高黎贡山新面孔”“湾延怒江”等宣传主题报道海报制作40余张,完成原创手绘漫画图书《少年高德荣》100余幅。
图:《热爱户外运动的你,在怒江怎么玩?看看这条视频》(来源:怒江传媒视频号,2023年8月12日)
图:《高黎贡山新面孔 | 独龙江灌树蛙:小蝌蚪不用找妈妈》海报 (来源:学习强国怒江学习平台,2023年11月1日)
(三)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2023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建成了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传播矩阵,在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增加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怒江学习平台、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等,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报纸、广播、电视有关产品通过小屏传播。当前,各新媒体平台下载量、关注量总计达71.55万。按照关停并转部分投入高、受众少、影响弱的栏目、平台账号的要求,并转两个微信公众号,对傈僳语广播电视新闻进行改版,初步完成电视包装改版,增加一个电视栏目,升级改版一个广播节目,关停一个广播节目,新增三个广播节目。建立怒江州党政网站集群,以怒江大峡谷网、怒江州政府网为龙头,逐步向县(市)和部门扩展,先后27家机构、33个站点入驻网站集群,476家机构入驻信息公开,实现新闻上网和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功能。
四、服务责任
(一)信息服务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模式,及时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积极为广大群众解读各类政策信息,及时发布群众关心的招聘考试、网络安全、养老诈骗等信息。全年累计刊发各类文件和公告462条(块)整版。
图:《天气丨本周有雨,出门记得备伞→》海报 (来源:学习强国怒江学习平台,2023年8月19日)
(二)社会服务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协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搭建起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联系桥”。问政类音视频直播节目《怒江热线》栏目解决了很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消除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问题,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9月1日,本着多渠道、更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群众诉求的目的,栏目开通了峡谷怒江手机客户端(峡谷怒江APP)“问政”版块中的“我的留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留言。
(三)公益活动
怒江日报转载中央宣传部公益广告78个版,刊登原创公益广告22个版,媒体广告价值126.8万元以上;《怒江报》(傈僳文版)刊登公益广告34个整版(其中转载中央宣传部公益广告20个,刊登原创公益广告18个),媒体广告价值60万元以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向挂联点捐赠药品313盒(包、袋、瓶),N95口罩和医用口罩1600多个;中心全体党员干部为泸水市和谐社区提升社区便民服务能力捐款3500元;“七.一”期间,对挂联村恩罗村和沧东村的22名贫困党员和老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共计人民币4400元;开展的“我为群众解一忧”“共建”活动中,为和谐社区12名党员群众送去了价值2300元的大米和食用油。
图:公益广告《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来源:怒江日报,2023年4月14日)
图:公益广告《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来源:怒江日报,2023年9月4日)
五、人文关怀责任
(一)民生报道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聚焦全州“一老一小”群体生产生活情况,反映其呼声,长期关注怒江州各地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发展。
(二)灾难和事故报道
在灾难和事故报道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准确发布灾难、事故权威消息;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救灾举措和生动故事;持续跟进报道灾后重建工作。此外,常态化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及时传达州委、州政府关于防灾减灾安排部署。
(三)以人为本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党报新闻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站在人民的立场,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反映人民的思想与行动。积极践行“四力”,制定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转变作风树形象 深入基层大练兵”调研采访活动方案》,建立常态化、制度化、专班化的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报道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基层一线调研、走访慰问、宣讲政策、集中采访17次,干部职工到一线集中采访225次、598人,推出一线新闻产品980篇,累计浏览量达110万人。
六、文化责任
(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刊发公益报道,持续在重要版面显著位置刊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楷模”等公益广告,切实加强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宣传报道,营造了全州上下齐心协力投身公益事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开展“主播来了”推普系列产品的推送,目前,共策划推送节目33期,将“主播来了”推普系列由原来的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延伸到进挂联村,与时俱进地尝试各种推广方式以提升受众满意度。
图:《怒江传媒中心推普小分队再次出发,你准备好接受考验了吗?》(来源:怒江传媒视频号,2023年7月6日)
(二)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大力推进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展播,打造《网络中国节》系列网络主题策划,年内先后设计了《网络中国节·2023重阳》《2023年网络中国节·中秋》《2023年网络中国节·七夕》《2023网络中国节·端午》《网络中国节·2023 清明》《网络中国节·2023元宵》《网络中国节·2023春节》。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怒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107.4)与上海浦东东上海之声(FM106.5)在中秋节当天上午10:00—12:00,联袂推出120分钟“天涯共此时 沪滇一家亲”大型直播,国庆期间四集(每集60分钟)广播专题“穿越三江邂逅你”,两地电台主持人合作制作,为上海听众呈现千里之外的怒江,集中介绍了怒江州的风土人情、旅游文化、民俗民风、乡村振兴等情况,
图:《【网络中国节·端午】癸卯端午诗词作品选》(来源:怒江大峡谷网,2023年6月22日)
(三)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聚焦怒江州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技活动,刊发了《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出版发行》《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主要篇目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科技工作者的故事》《洪维智在怒江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上强调 以科技创新赋能怒江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致全州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等稿件。2023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荣获“2023年怒江州先进科技工作组织者”;李小红荣获“2023年怒江州先进科技工作者”。
图:《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出版发行》报道 (来源:怒江日报,2023年5月30日)
七、安全责任
安全刊播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开展警示教育,专题安排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工作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编辑生产部管理规范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坚决杜绝各类差错。制定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编校岗位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严把政治关、导向关、质量关。对各媒体新闻稿件、融媒体产品进行把关和点评,提出问题和不足,督促及时整改。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期间,严格遵守领导带班,干部24小时值班的值班制度,全年无重大差错、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保证报纸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出版安全。
八、道德责任
(一)遵守职业规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严格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相关法规要求,规范编辑、记者采编行为,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坚决维护新闻真实性,杜绝有偿新闻。除记者自采稿件外,国内国际新闻一律使用中央、省主要媒体稿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州委实施细则,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制定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纪律作风整治工作方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纪律作风专项整顿纠治工作。
(二)维护社会公德
怒江州融媒体坚持以正确的舆论维护公序良俗,持续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
(三)接受社会监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记者在采访期间出示新闻记者证,不做虚假宣传,不得利用工作便利谋取私利等。
九、保障权益责任
(一)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依法依规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支持保护新闻记者正常的采编活动不受非法侵扰,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始终注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职业发展的公平公正。坚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人事及劳动保障部门的有关规定管理职工队伍,规范用工,依法签署劳动合同,为职工按时缴纳“五险一金”。
(三)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按照相关要求及时组织职工办理记者证申领、核验。
(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每周定期召开选题策划会,并积极参加上级相关部门举办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培训、智慧广电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全面提升新闻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持续加强“四力”。全年召开党委会议22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9次,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班2期,“怒江融媒讲堂”7期、怒江红河德宏三地州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交流会1次,邀请上海浦东新区融媒体中心开展联合采访实地教学1次。
十、合法经营责任
经营行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网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严格规范管理记者的采编活动,明确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等,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之便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全年未出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十一、后记
(一)回应
针对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存在的不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推动实现怒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二)不足
2023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在宣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全媒体人才、专业人才匮乏。提供特色新闻产品和信息服务能力不足。实现州、县(市)媒体一体化发展有差距。激励机制不健全,媒体活力不足。
(三)改进
一是在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三是在“两个巩固”上下功夫,进一步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四是在履职担当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五是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下功夫,进一步为融媒体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
2024年5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