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各行各业的青年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着不同的使命,但他们身上始终传承着同样的“五四精神”,他们用汗水和坚守诠释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誓言。
何建兰:青春赋能,让家乡土特产走出山窝窝
“欢迎大家来到‘兰菇菇’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款我们泸水的手冲咖啡……”何建兰熟练地将产品展示在镜头前详细介绍起来,时不时还与观众互动,活跃直播间的氛围。
何建兰是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的一名90后姑娘,凭着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直播带货、电商、社区团购等方式持续助农,成为泸水小有名气的“助农大使”,帮助家乡的农特产品走出了山窝窝。

何建兰2014年开始做农特产品销售,起初只是到老百姓家中收购后拿到市场上卖,但销量不尽如人意。随着短视频的风生水起,2019年,何建兰开始学习直播带货。
“起初我不敢面对镜头,但一想到乡亲们的产品虽然品质优良却因销路不畅而滞销,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普通话不标准我就每天练习,语言组织能力弱我就去参加培训,跟着老师学习。我始终相信,只要肯干,啥问题都不是问题!”何建兰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创业过程。

这些年,何建兰跑遍了泸水的村村寨寨,让藏在泸水大山里的农家火腿、草果、土蜂蜜、鸡蛋、羊肚菌、漆油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了千家万户。
“小兰这些年一直帮我们家卖土特产,我们自家产的火腿、鸡蛋等,自己吃不完,多亏了她,不仅能把东西卖出去,还能卖出个好价钱。”六库街道白水河村村民杨建华边说边向何建兰竖起了大拇指。
在何建兰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认可泸水的农特产品,销量也逐年攀升,2023年,她帮助农户销售了价值120余万元的农特产品。“能为乡亲们做些实事,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何建兰常说的一句话。

何建兰的付出也为她赢得了众多荣誉,2019年成为第三届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2022年荣获泸水市电商直播大赛组委会授予的“泸水星主播”称号,2024年被怒江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中共怒江州委网信办共同授予“怒江好物推荐官”称号。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未来我将继续探索‘互联网+’助农模式,为泸水的优质农产品代言,为家乡代言,让一个个土特产变得‘特而优、特而美’,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何建兰坚定地说。
王成露:扎根边疆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严寒酷暑,黑夜白昼,
24小时严密查缉,
蚊虫相伴,孤影随行……
2017年,18岁的贵州小伙王成露踏上了开往云南的火车,几经辗转来到离家乡1200公里外的怒江,成为怒江边防支队的一名战士。2019年跟随部队集体转隶,王成露成为怒江边境管理支队蛮云边境检查站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王成露在执勤
脱下“橄榄绿”,穿上“藏青蓝”,从一名边防战士到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在王成露看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你好,边境检查。”是王成露一天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尽管工作看似单调,但他却从中找到了坚守的意义。在每一次查缉工作中,他力求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他深知,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可能给边境安全带来威胁。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他还发挥特长,积极投入到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中,用心用情记录下战友在边境一线的辛勤付出和感人瞬间。

“我和王成露一起工作了七年多,见证了他的成长和蜕变。刚入职时,他还是一个稚嫩的少年,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现在,他逐渐成长为单位的业务能手,相信他会越来越好。”王成露的同事邱学宇说。
七年来,王成露深深扎根在怒江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边疆的安宁与稳定。

“奋斗,本该是青春应有的模样。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充满光明和滋养的成长环境,同时也赋予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时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守护好祖国边疆。”王成露铿锵有力地说。
胡秀芳:用音乐点亮心灵 以师德温暖成长
胡秀芳,一个爱笑的95后傈僳族姑娘,如她的名字一般,她到哪里,哪里就充满芬芳与温暖。
2020年,胡秀芳成为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同时兼任学校少先队的大队辅导员。从教四年来,她默默扎根在边疆校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每周20节课的教学任务外,胡秀芳还承担着学校的“三队”(即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建设工作,每天一到学校,她就像上了满弦的发条,上音乐课、组织合唱队排练、开展系列少先队活动……尽管工作任务繁杂,胡秀芳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敬业精神,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2023年还被授予“怒江州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从刚参加工作时的张皇失措,到如今能与孩子们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这是一段不断磨砺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中间有泪水,有汗水,但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见证他们由懵懂变得懂事,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更是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的最大欣慰。”胡秀芳笑着说。

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小学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因此,除了履行教师的职责外,胡秀芳还充当着孩子们家人的角色,时刻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胡老师已经教我三年多了,因为我爸爸妈妈常年外出打工,所以,胡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她就像一个大姐姐,无论遇到什么烦心事,我都可以向她倾诉。”胡秀芳的学生夏玉梅说。

“我将始终秉持‘亦师亦友’的教育理念,引领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在岗位上展现95后青年的担当与风采,为泸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胡秀芳坚定地说。
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身影,只是在泸水各行各业努力拼搏的优秀青年的缩影,他们在实践中释放青春激情,以青春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他们热爱泸水、扎根泸水、建设泸水,以实干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奋斗诠释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