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国铸盾 映照百年风云——追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2021-10-18 14:29:12 浏览:{{ hits }} 来源:新华网

1964年10月16日15时,那一声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彻天际,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圆满成功。

  为了这一声“东方巨响”,无数科学家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便是其中一员。2014年1月,程开甲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总书记为程开甲颁发奖励证书。

  隐姓埋名,为国铸盾。从首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程开甲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了大漠戈壁。

  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程开甲生前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正因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我从事的科研事业上。”

  “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祖父程敬斋早早为程家未来的长孙取名“开甲”,意为“登科及第”。程开甲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1931年,他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在这所以爱国爱校爱科学为校训,培养了包括陈省身、李政道在内的10位院士的学校,他接受了6年“中西合璧”的教育和训练,立志成为科学家。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然而,那时的中国正遭受日寇蹂躏,在竺可桢校长的领导下,学校整体西迁。他们不断地搬迁,最后抵达贵州湄潭,持续时间1年多、行程2600多公里。

  泱泱中华之大,却没有一张供学生安心读书的课桌!这让程开甲深深明白——落后是中国挨打的原因。那时起,“科学救国”的信念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46年,程开甲被英国文化委员会科学史大师李约瑟博士推荐留学英国,幸运地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丁堡大学教授玻恩的学生。

  1949年的一天,在苏格兰出差的程开甲,看到电视播出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在长江游弋阻扰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遭解放军数十枚炮弹击伤、举起了投降的白旗。那一刻,程开甲腰杆挺得笔直。“我当时真是高兴啊!我就知道,我们有一天能够这样子的!”90多岁时,程开甲还时常提及此事,他说:“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新中国一成立,程开甲就决定回国。不少外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中国穷,中国落后”,等等。他当即回答:“不看今天,我们看今后!”


【责编:姬杨】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爱在怒江
  • 峡谷怒江
  • 峡谷彩虹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