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见成效——幸福花开遍地香

2021-04-22 18:44:18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郜莹霞

截止2020年底,怒江州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26.9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24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独龙族、怒族、普米族、傈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千百年来压在怒江人民身上的贫困大山被彻底挖掉,贫困封闭的怒江实现了向幸福美丽新怒江的新跨越。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征程、新奋斗、新生活。怒江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上下齐心,鼓足干劲,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先奋进,再创佳绩。

泸水市上江镇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谐社区

易地搬迁 

走出大山天地宽

“十三五”期间,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州脱贫攻坚“头号工程”来抓,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让贫困群众如期搬进新家,开启新生活。

走进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永昌社区,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高高耸立,纵横交错的道路平坦宽敞。社区里,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致富梦想的群众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与昔日偏僻落后的山乡相比,社区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交通、医疗、教育等条件都得到了巨大改善。

而在福贡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相宜民族用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里,身着傈僳族服饰的工人在缝纫机前缝制傈僳族服装、傈僳包等民族饰品。“我在车间工作,每个月有1700多元的收入。家在楼上,楼下就能干活赚钱,这样的日子很幸福。”搬迁群众约思说,以前住在山上主要靠种包谷维持生计,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一年苦到头也没有多少粮食剩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搬到山下,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目前,全州67个集中安置点中设立了43个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先后组织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2.65万人次,开发聘用公益性岗位2.03 万人,建成扶贫车间50个,吸纳1403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致富奔小康。

“走出大山天地宽,挪出穷窝幸福来。”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楼点燃了新的希望,一个个建成使用的扶贫车间焕发着光芒,在怒江大峡谷,还有更多精彩生动的脱贫故事在上演。

产业发展 

长远致富有保障

人勤春来早

春来人更勤

三月的清晨,一场春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闻着泥土的芳香,运输菌棒、翻土、盖薄膜、搭棚……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双拉村小茶腊小组灵芝基地里,普旺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文东带着社员们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

在兰坪县营盘镇恩罗村花椒产业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为花椒施肥。这片以前村里的撂荒地,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摇身一变成了椒园。恩罗村种植的大红袍花椒,果子饱满、色泽红润、皮厚肉香、麻味足,深受消费者青睐。

致富草果

每逢草果采摘时节,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其达村草果种植大户余学明最忙碌的时候,余学明的草果种植面积达 600 多亩,年收入达80多万元。“虽然今年草果价格波动较大,但草果还是我们的‘致富果’。”余学明说,草果分拣、装袋完后,就会有收购商来收购,销售不用担心。深山密林下的草果产业成为了贡山人民致富的“金果果”和“绿色银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近年来,我州不断探索发展特色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新路径,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十三五”期间,我州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切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色种养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产业基地32个6.8万亩,实施特色林果种植和提质增效37.1万亩,新增特色养殖37.89万头(只)。“贡山黑松露”、“贡山草果”等58个产品获有机认证,马吉乡、达普洛村、银坡村荣获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家企业5280亩农产品获无公害认证,“老姆登茶”成为首个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2家企业10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绿色食品认证“零”的突破。

就业扶贫 

跑出增收“加速度”

独龙族青年高建林过去见人都不敢说话,参加了旅游技能培训后,开起了独龙客栈,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福贡县上帕镇珠明林村傈僳族姑娘胡秀花,组建了一支傈僳族农民工程队……

持续不断的技能技术和素质培训、务工历练和思想引导,让怒江群众“等靠要”的思想逐渐淡化,内生动力不断激发,靠努力奋斗过上新生活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如今,各族群众争着学新的劳动技能,发展新的增收致富产业,办合作社,建种植养殖基地,学网上销售,开农家乐和民宿,经济来源逐渐多元化。

2月16日清晨,5辆大巴车载着到广东省东莞市务工的220名傈僳族群众从六库赶往昆明,这是今年泸水市第一批外出务工人员。

家住泸水市上江镇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谐社区的香城华和妻子一起登上了这趟希望之旅。去年,香城华去东莞务工,一年下来积攒了4万元,丰厚的收入让他看到了务工买房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对于外出务工就业的好处,香城华算了一笔账:过去,山上种一亩包谷,满打满算收入不会超过400元,加上家里养的猪、鸡等家禽,劳累一年,年收入也不会超过4000元。到沿海城市务工,包吃住,免路费,每月每人的工资至少有4000元,一个月就可以抵过去一年的收入,与过去相比,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外出务工就业,是各族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致富途径。这几年,我州积极探索外出务工转移就业新模式,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做好跟踪服务,深化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有一双“有技能的手”,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走出高山深谷,到沿海城市和邻近州市务工,编织就业致富新梦想。

▲珠海对口帮扶怒江,劳动就业转移,让群众能够在珠海打工挣钱

2010年到2020年,我州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3.72万人次,创收74.46亿元,3万群众先后到广东就业,有工资性收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15738户增加到63753户,户均工资性收入由1757元增加到24666元,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怒江传媒中心记者 郜莹霞

【责编:姬政婷】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爱在怒江
  • 峡谷怒江
  • 峡谷彩虹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