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帮扶 傈僳族群众致富忙

2020-10-13 10:03:19 浏览:{{ hits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产业帮扶 傈僳族群众致富忙

9月底的云南省怒江州,不时会有大雨倾盆而下,硕大的雨滴砸得路人匆匆避雨而去。此时,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丰华村村民赵三妹正在宽敞的草莓棚内采摘草莓,外界的风雨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好心情。“我今年51岁了,没有文化,出去也找不到工作。现在好了,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差不多1600元,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了!”提起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赵三妹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赵三妹所在的丰华村是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云南公司定点帮扶村,自2015年以来,大唐云南公司先后派出7名扶贫队员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投入资金404万元,重点在基层党建、产业帮扶、素质提升、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

什么原因制约着丰华村村民致富的脚步,怎样的模式能够带动当地群众由外部“输血式”脱贫向内部“造血式”脱贫转变,这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脱贫攻坚的痛点和难点还是在产业发展上。”长期在一线扶贫的云南省扶贫办行业扶贫处一级调研员王海东感受颇深,这也是大唐云南公司所有驻村扶贫队员和村干部的共识。立足丰华村实际条件,大唐云南公司积极帮扶发展产业带动增收致富,“公司+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管理模式让贫困户收益颇丰。仅赵三妹工作的兰坪海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就吸纳了498名村民稳定务工,其中像赵三妹一样的贫困户就有223名,他们都成了扶贫产业基地上的产业工人。赵三妹向记者说到,“真心感谢鲁学德书记,最初村里来征地的时候,我们还不理解,以为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土地要丢了,那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阿孃,你不要担心,发展产业项目只会给我们老百姓带来更大的好处。”大唐云南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鲁学德认真盘算起来,“就拿你家来说,种一亩玉米一年大概能收入1200元,种子、化肥、农药大概200元,即使风调雨顺一年也就收入1000元。如果流转土地,1亩地租金收入600元,种植基地务工1天80元,一年差不多务工100天,那就是8000元。总收入就是8600元,比自己种多了7600元。还有时间干其他的农活,这样算一下,是不是流转土地比我们自己种更划算?”

“旺季时,这片150亩的基地上用工需求达到100人以上,每亩能带来3万元的产值。二期150亩基地还在建设中。我们引进的专业公司不仅实力雄厚,而且注重产品质量,草莓果子不仅仅卖到怒江,还进入昆明,走向全国!”说起产业帮扶的引入,通甸镇党委书记和义松自豪地说道。

见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张明到来,兰坪县华兴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华一上来不是客套的握手,而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回想起5年前驻村工作队员来现场考察的时候,他创办的农业合作社还仅仅是一个空厂房,引进设备缺资金,人员也无法补充到位。正是由于大唐云南公司出资,以14户深度贫困户人均2.5万元的资金入股,让他的合作社逐步发展为当地叫得响的企业,生产的碱水面条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非常感恩中国大唐对我们的帮扶,所以我们生产的面条换包装后,专门印上‘中国大唐援建’标识。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发展这么好。中国大唐和这些扶贫队员都已经是我们的家人了。”杨建华发自内心的感激。在他的带动下,不仅14户深度贫困户已经实现了脱贫,公司还招聘了18位员工,生产经营逐步向更好更大发展。

如今,生猪、黑山羊养殖,草莓、蓝莓种植,面条、火腿加工……种类繁多的特色产业,覆盖了丰华村所有农户,让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600余元。

离开丰华村,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6个多小时,顺利抵达怒江州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在大唐云南公司扶贫队员陈峰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上江镇大练地村林生暖民鞋业有限公司。说起制鞋车间的情况,陈峰比厂里的负责人还了解,“在政府和大唐云南公司的帮扶下,制鞋厂成立不到4个月时间就正式投产,计划年产量达100万双,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以产业带动地方经济,以就业实现脱贫。”

普中文是泸水市城墙坝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建档立卡户,在接受了鞋厂的入职培训后,目前已经能够熟练地操控制鞋机器,每月至少有2000元的收入,“比起以前种苞谷,收入不知道好了多少!”普中文憨厚的笑容中,透露出对新生活的满足。

“中国大唐在泸水市投入2.25亿元帮扶资金,对我市41个傈僳族聚居区行政村实行了帮扶资金全覆盖。完成8个乡镇39个村的安居工程,2个易地搬迁点幼儿园,1个饮水安全工程,1个村级光伏电站,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等。其中发展特色产业投入4774.49万元,帮扶建成2个扶贫车间和11个芒果、草果种植基地,实现16000亩草果提质增效项目和1293.5亩芒果产业标准化种植。使贫困群众有安全稳定住房,教育、医疗、饮水安全有保障,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极大助力泸水市脱贫攻坚。”泸水市副市长刘祖元介绍道。

在楚雄州武定县万德镇易安拉村,中国大唐投入近600万元援建的生猪养殖场内,年内第二批4000头存栏小猪正在茁壮成长,项目每年为易安拉村带来80万元纯收入。此外,中国大唐帮扶建设的21个村级光伏电站,每个电站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构树养猪、养牛特色养殖项目见成效,探索出来的经验,已在全国脱贫攻坚中得以推广。这些扶贫产业收益的20%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80%用于帮扶贫困户,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成为长期发展奔小康的重要资金来源。武定县委书记李玉林说,“中国大唐带来的不只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真情实感的付出,还有央企对脱贫攻坚的深邃思考,以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产业项目。”

一路走来,曾经苦恼于山高路远如何脱贫的傈僳族群众,在地方政府和中国大唐等社会资源的精准帮扶下,正把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实现千年跨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梦想。

【责编:李畅】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爱在怒江
  • 峡谷怒江
  • 峡谷彩虹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