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组合拳”冲刺脱贫后半程

2020-03-30 18:15:49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段宗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阿里地村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运营模式,建了800多亩大棚,覆盖贫困户96户412人,建档立卡户在基地务工的收入为每人每天70元,土地流转为每亩土地不低于700元。打赢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关键的冲刺阶段,必须打好扶贫“组合拳”,全力冲刺脱贫“后半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今年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直面困难,就要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关键处出重拳,争分夺秒把受到的影响补回来,不断巩固脱贫成果。

  “稳”当头,用就业扶贫稳务工保增收。当前,让建档立卡务工人员尽快实现就业,无疑是降低疫情对就业增收影响最有力的举措。这需要从动员投身农业、帮助返岗复工、引导扶持创业、开发公岗安置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发力。当然,要切实达到用就业扶贫稳务工保增收的效果,关键要把对接用工需求、组织免费送工、创业培训扶持上门、保障公益性岗位劳务支出等工作跑在前面、落到实处。

  “重”紧随,用产业扶贫抓复工保生产。发展产业是实现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围着产业转、盯着项目干,就要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搭台、村集体服务、大户唱戏、低收入户参与的“利益链”。眼下,在推动产业富民项目和扶贫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的同时,要持续落实精准到户项目补助、免费技能培训、免息扶贫小额贷款等政策,不断夯牢脱贫致富基础。

  “快”跟进,用消费扶贫建平台保销售。疫情造成了农副产品滞销积压与采购不便并存的难题,但也给消费扶贫带来了新机遇、开辟了新空间。消费扶贫可以建立农户直通居民、农副产品直达居民餐桌的通道,但要更好发挥作用还需在全面摸排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村、建档立卡户规模种养项目农副产品销售情况,加大扶贫产品与商超以及企业、学校、机关单位食堂对接力度等方面加大力度、快速行动。

  打好扶贫“组合拳”,发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是冲刺脱贫“后半程”的重要方式。而要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战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绷紧责任之弦,拉紧思想“防滑链”,压实主体职责,坚持一手抓脱贫,一手抓巩固。只有持续落实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方能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