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泸水市上江镇丙贡村河边寨村民小组村民杨志亮打给记者电话说,他家的1000多只散养土鸡销路不畅,急寻买主。
1月30日,记者来到杨志亮的土鸡养殖基地,实地采访土鸡卖难问题,亲眼体验高山土鸡自然原生态喂养情况。
杨志亮的土鸡养殖基地位于火山地山下,占地100多亩的养殖场有林地和少量的旱地,方圆2公里内无人居住。
冬季的清晨,暖阳透过丛林,洒落在山坡上,一群群毛色光亮的土鸡在树荫下、草丛中四处追逐觅食。这群“运动健将”,杨志亮夫妇喂养了9个多月,也守望了9个多月。
杨志亮今年40多岁,因身患高血压等疾病,不便外出务工,家中除了种植几亩玉米地外,无其他经济收入,可眼下两个孩子已上高中,即将要读大学,孩子的生活费该怎么办。“我们大人可以少穿一点、少吃一点,可孩子不行,他们还要上大学,以后的路还很长。”杨志亮说。
杨志亮家林地资源多,靠山吃山,他深思过后决定利用这个优势做“文章”。2018年4月,杨志亮夫妇从银行贷款5万元,购买1300羽土鸡苗,拉网、引水、搭棚,开启他们的创业之路。
“哄!哄!哄!”每天四五点,成群结队的土鸡会按时围着主人的临时住所简易大棚转,这个响声也成了杨志亮夫妇每天起床的“闹钟”。“每天这个时候喂一次玉米,吃完后它们就到树林里活动,下午3点它们回来时我再喂一次玉米。”杨志亮说,玉米和青白菜是这群鸡的主食。
养了9个月的土鸡大部分只有3.5斤至3.8斤,比市场上的稍小一点。杨志亮说:“如果加一点饲料会长得快些,养了9个月应该可以卖两批鸡了,可我不想喂饲料。土鸡就用土方法来喂养,味道才正宗。”
在简易大棚的一角,摆放着3口塑料大缸,每口大缸里都装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杨志亮指着塑料大缸说:“一口大缸只能喂2天,现在它们大了,粮食吃得多,每天要吃200斤,多养一天就是多一天负担。”
去年的5万元贷款早已用尽,杨志亮夫妇俩为了不让之前的投入打水漂,与亲戚朋友东筹西借艰难持续着他们的养鸡之路。
“每天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都在想着如何卖掉这批土鸡。”杨志亮说,眼下银行还款的日期也快到了,如果这批土鸡再销售不出去,银行贷款还不上,以后再贷款就难了,为孩子们攒学费的愿望也泡汤了。“快要过年了,希望能卖出去四五百只鸡,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过个好年。”杨志亮正四处打听买主。
为了把土鸡销售出去,杨志亮现在把价格定在零售价20元1斤,批发价18元1斤,购买20只,在六库及上江范围内的可送货上门。有意者可与本报记者联系:17708868982;或与杨志亮夫妇直接联系:13988624923、15770234733
责编 廖成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