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搬进新家迎新春

2019-01-29 09:25:00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高玉生 熊文智 杨凤奇

\

  新春佳节临近,位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的易门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渐渐变得热闹,务工返乡的、放假回家的、添置家具的、娶妻迎亲的……安置点的“人气”也旺了起来。搬进新家迎新春,2018年入住到安置点的153户群众将迎来新家里的第一个春节。

  易门箐安置点掩映在通甸镇东北方向的青山怀抱之中,宽阔的水泥路内联外通,装点着普米族元素的院落鳞次栉比,一栋栋楼房排行分布,和城里的小区并无多少差异,处处显露出新气象。

  走进和福海家的小院,暖阳下,他们一家正乐融融的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屋内,妻子麻利地收拾着儿女们弄乱的物品;屋外,和福海正与邻居拉着家常;庭院里,孩子们玩得起劲,新家里满是欢声笑语。

\

  和福海一家是2017年12月份搬来的,新家有10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房屋四周留有菜地。“年过了以后,就在这里种些蔬菜。”菜地里,和福海盘算着新年之后的一些打算。

  “我的腰不好,干不了重活,不能外出打工。”在此之前,和福海一家居住在通甸镇弩弓村牙际村民小组,山高坡陡,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差,和福海又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务工务农都显得吃力,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

  为解决和福海这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实状况,2016年3月,兰坪县启动了易门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83亩,计划安置204户831人,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12月完成入住。二期工程于2018年9月30日进行了分房仪式,共涉及1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28人,和福海就在其中。

  “挪穷窝、断穷根”,住进新家后,生活环境也不同于过去。为了补贴家用,和福海特意腾出了一间房,摆起货架卖起了小百货。“搬迁后,大家都集中在一起,安置点里的人挺多的,就想开个小卖铺做点小生意。”和福海的小卖铺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但这样的收入并不稳定,于是和福海购置了锅灶,计划做豆腐、做凉粉。

\

  在大山深处住了53年的和玉林2018年11月从东明村核桃村民小组搬进了新家,喜悦之情写在脸上。

  “这里的生活环境很好,娃娃上学方便,老人看病也方便。”“过去烧柴做饭做菜,现在得用电器了。”在和玉林看来,搬迁后的生活便利不少,但对于习惯了山里生活的他,要适应新的环境得有一个过程。

\

  搬出大山,住进楼房,搬迁带来的不仅仅是硬件基础的改变。通甸镇镇长和志培介绍,镇党委政府计划将全部搬迁户纳入原居住村的产业或其他帮扶计划,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养殖小区,引导和帮助迁入农户流转原居住地土地、草场、林地、林权等资源,引进企业进行集中规模经营,发展种养殖业。同时,按照就业和劳务输出协议,实现转移就业,做到“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马上就到春节了,今年我们一家就在新家里过年,到时候好好准备一些饭菜,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烟花……和福海打算着新年计划。

编辑:陈金勇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