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怒江大峡谷寒风料峭。殉职在怒江扶贫路上的好队长杨义飞已走了一年有半,但直到今天,其妻也只敢跟6岁的女儿说爸爸去出了一趟很长很长时间的差……
过去的三年里,怒江扶贫路上,我们含泪送别的有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队员、村干部,还有的轻伤不下火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尽管脱贫攻坚困难重重,甚至流血牺牲,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全州上下齐心协力,始终发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顽强作风,前赴后继投身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的最前沿、第一线,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他们不愧为新时代怒江最可爱的扶贫人。
扶贫路上不怕险
爬山过河不怕难
在怒江,出门就是山,全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6%,2018年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8.14%,且绝大部分贫困户散居在山上或半山腰,这给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去年6月28日,“失联”近3天的独龙江乡迪政当村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组一路攀岩走壁、溜索过江,有惊无险地回到了村委会驻地,所有关心这支队伍安全的人们如释重负。
原来,那支“失联”近3天的工作组是去了没有手机信号的木当老村寨。木当位于贡山独龙族怒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委会最北端的山谷深处,曾经是一个村民小组所在地,地理位置极为偏远,通讯信号尚未覆盖。独龙江乡安居房建设完成后,木当的村民搬迁到了集中安置点,但部分村民生产用地还在老居住地,每年农忙季节,这部分村民需要回去耕作。
根据精准识别工作需要,迪政当动态管理工作队决定派遣一支工作组到木当等地开展入户调查工作。这个特别的任务落到了工作队员丰茂军、胡才茂、杨进宝和村组干部木春龙、龙贵华身上。
进入雨季,独龙江乡大雨不断,河流暴涨,通往木当的沿江沿河部分道路均遭水毁。“在经过一些路段时,我们不得不搭建简易木梯或借助溜索过河。”事后,丰茂军说,因为只想着完成任务,路上的艰险困苦和3天来的“信号不在服务区”,他们全抛在脑后,也没有顾及到身后会有那么多人在牵挂着他们的安危。
“失联”近3天的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工作组,是全州动态管理工作队的缩影。去年6月底,全州255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由各乡(镇)党政、县直有关部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以及驻村工作队员、乡村医生等共2926人组成的动态管理工作组,相关挂联单位派出2000余名精兵强将,共4926人进村入户,为精准识别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怒江崇山峻岭间穿梭开展动态识别工作是艰苦的,而产业帮扶、易地搬迁、生态扶贫、健康扶贫等“常态化”工作环境,同样不简单。
泸水市称杆乡前进村距离省道主干道38公里,汽车从海拔900米爬升到2000多米,30多公里的山路缠绕在高耸入云的碧罗雪山。“走这条路,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胆量。”市扶贫办干部张丽权说。30多公里山路,路面平均不到三米宽,“路对前进村的脱贫致富太重要了。”
在前进村当了一年驻村工作队员的友碧芳介绍,前进村有14个村民小组,其中有7个组不通公路,最远的一个村小组距离村委会12公里,“路就在悬崖边上,我们到那里要走6个多小时。”友碧芳说,到不通公路的小组开展工作,常常需要手脚并用“攀爬”式行走,村民说那些路“猴子见了都掉泪”。
怒江州许多山村的条件都类似于前进村。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怒江州“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重大举措。去年以来,全州上下迅速行动,各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坚决响应州委号召,不讲条件,不怕艰难困苦,行走在“猴子见了都掉泪”的高山小路作动员、谋出路,为顺利开展易地搬迁工作作出了卓有成效的付出。
火塘边上话脱贫
献身使命泣山河
今年10月8日,泸水市公安局老民警、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罗旭明驾车回村时发生车祸,不幸去逝。其女儿在给天堂的爸爸留言时说道:“爸爸,你是英雄,现在才看到原来你每天都在写日记,都是关于扶贫工作的内容。爸爸啊,我知道你只是换了种方式陪我长大,我还没有成年,你还说过送给我成年礼的不是吗?”
看到年幼的女儿给天堂的爸爸留言的人们,无人不为之动容,不为之肝肠寸断。
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州在脱贫攻坚一线因公殉职的工作人员有8人,其中,交通事故殉职6人。受伤19人。我们不得不说,脱贫攻坚既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会有流血牺牲,尤其是怒江这样山高谷深、道路泥泞、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出行的安全成为每个扶贫干部最大的威胁。殉职和受伤的同志用鲜血乃至生命,在怒江脱贫战场上奏响了壮丽的凯歌。
2017年5月31日16时20分许,怒江州密码管理局技术科科长,驻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永兴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杨义飞不幸因公殉职。噩耗传来,怒山垂泪,沧江呜咽。
“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 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和江林78岁的老母亲一提起杨义飞总是流着眼泪呐呐地说。
“兄弟,如果你的老家不是这么远,我们全组村民都会来送送你。”杨义飞的葬礼上,村民小组长和祥云红着眼圈一遍一遍对着遗像说。
为啥一位驻村工作队长的离开让全村老少悲痛欲绝?这,正是杨义飞同志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扶贫人的担当和情怀。
驻村起始,杨义飞同志对自己单位挂联的三个村民小组136户农户进行了2次遍访,对筛选出来的47户建档立卡户作了6次走访。
驻村期间,他待群众如亲人,为村民调解耕地、离婚、征地等纠纷36起。他挂念留守儿童,只要自己从乡里或六库回村都要给4岁的留守儿童和秋蓉带好吃的东西。他情牵孤寡老人,把双目几乎失明的70多岁的五保户李老五作为自己的联系户。
两年来,杨义飞同志除了去乡里开会或回单位办事,都驻扎在村里,回家看望妻子和女儿到成了“顺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杨义飞是怒江扶贫路上的楷模代表。我们同时向殉职在扶贫路上的优秀驾驶员何龙海、优秀村干部余花英等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农技培训到田间
前赴后继攻堡垒
“收到,大队长,我明早就赶回岗位。”2018年12月27日上午,接到元旦期间工作队员全员值班通知后,才请假回到六库一天的队员李亚即刻回复表态。
脱贫攻坚就是号令。当前,怒江州从州、县(市)机关单位选派2009名精兵强将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其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全州上下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都是奋战在一线的脱贫攻坚战士。
各级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建立脱贫攻坚 “四个一”工作制度,开展领导干部下沉驻村抓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五个一”行动。翻开怒江报的时政要闻,仅从2018年5月至12月初的报道梳理,州委书记纳云德,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文辉等主要领导的足迹遍布四县(市)偏远村寨。
用声音指挥不如用身影指挥。在各级领导的身先士卒下,党员职工争着上一线,抢着驻农村。
“我愿意继续驻村,直到乡亲们摘掉贫困帽子,实现全面小康。”这是福贡县政协机关干部驻架科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阿庆林在两年驻村工作总结材料上的肺腑之言。
阿庆林根据所在村情况,主动担起村“环卫队长”“炊事班长”“农技员”“蔬菜队长”角色,带领群众从小处抓脱贫致富,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2017年7月5日,国电投驻金满村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夏晨星,突发高血压,生命危急。他被队友和乡亲们抬着送到医院得到及时治疗。然而,治愈后的夏晨星谢绝了领导另派他人驻村的好意,不到一个月就回到了村里。“当时他们做了一个简易的担架,有七八十个老百姓轮换着把我抬下来。“夏晨星说,他没有理由不回来。
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新时代怒江扶贫人。
责编 廖成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