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栽下“摇钱树” 挖出“聚宝盆”

2018-11-26 16:19:06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蔡晓欢 程玉莲

\

  怒江州发展养殖业促农增收

  金秋的怒江大峡谷,天空湛蓝,群山苍翠,瓜果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去年草果价格不错,卖到10多块一斤,家家收入增长,今年草果挂果率比去年还要高,要是还能卖到去年的价格,村民发展产业的劲头就更足了。”看着山坡上、沟涧里红彤彤的草果,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党总支书记唐才文说。

  实现稳定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怒江州立足独特的生态和自然气候资源,着力做实做强产业扶贫,坚持“因人施策,分类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和贫困群众意愿,合理安排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引导发展特色种养业,通过提质增效、优选品种,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如今,在怒江大峡谷的绿水青山间,一项项新兴的特色产业已成为各族群众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

  草果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依托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我家去年草果收入2万元,是村里收入最低的一家。”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巴坡村村委会主任王世荣说道,去年巴坡村草果大丰收,全村草果总产量达248吨,总产值达422万元,全村250多户村民都有草果收入,收入最高的一户达13万元,仅草果收入一项全村户均收入近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为使怒江州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近年来,怒江州充分利用低热河谷光热资源,积极发展峡谷特色生态产业,在全州4县(市)重点发展绿色香料、优质中药材、特色畜禽、特色经作、木本油料、高山杂粮六大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生态农业体系,如今,草果、重楼、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已成为怒江特色生态农业的新“名片”,以“丰富多样、生态环保、优质安全、高端外向”的特点名闻遐迩。

\

  “我家种植了6分左右的重楼,去年种子收了35斤,卖了1.12万元,重楼根180多斤,卖了3.15万元。”正在自家房边打理重楼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官坪村白草林小组村民李燕霞欣喜地告诉记者。

\

\

  飘香四溢的菊花和食用玫瑰

  走进兰坪县通甸镇这个怒江州唯一的坝区,成片的蔬菜、食用玫瑰、当归等特色种植园里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还是群众脱贫致富的“聚宝盆”。“以前种包谷、洋芋,产量低,收入少。今年种成当归,产量高,价钱好,能卖钱。”说起当归收入,金竹村委会民丰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马秀花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是一亩多的地,往年种包谷、洋芋最多能收入2000多元,今年她改种当归,收入近5000元。

  独龙江乡巴坡村草果富民、通甸镇金竹村当归助农增收的故事,仅仅是怒江州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怒江州以招商引资的方式,积极引进外地龙头企业到州内安家落户。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本地农业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兴办形式多样的农业合作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加、销”一体化综合体的运营方式在怒江大峡谷处处开花,这种“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机制,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抱团取暖”的红利。

  截至2017年年底,全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03万亩,草果种植涉及全州21个乡镇116个村委会,挂果面积达36万亩,鲜果产量29551吨,产值5.31亿元,全州草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总量的5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核桃、漆树、油茶和以云黄连、重楼为主的中药材种植257万亩;全州已发展2个乌骨绵羊原种保护场、6个乌骨绵羊扩繁场、乌骨绵羊养殖重点户179户;绒毛鸡饲养总量已达到7万只,建成绒毛鸡扩繁场2个,发展绒毛鸡养殖户400户;独龙牛存栏达4300头,独龙鸡存栏达1万只;高黎贡山猪存栏达12.5万头;全州10箱以上养蜂户共计3635户,蜂群数量36350箱,养蜂加工企业4家,养蜂专业合作社1个。

  厚植绿色,奏响生态富民曲

  金秋9月,泸水市六库镇瓦姑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椒果,田间地垄里散发着花椒的香味;成片成片的核桃林里,硕果满满,丰收在望。“我家种了6亩花椒,已经卖了9000多元,地里还有一部分,等全部采摘结束后,今年收入1.2万元没问题。”正在地里采摘花椒的村民杨旭军跟记者说。

  “春夏卖茶叶,秋天收获花椒、核桃,每年还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在瓦姑村,只要发展好茶叶、花椒、核桃,在家门口一样也能赚钱。”杨旭军说,他家种了10多亩核桃,4亩茶叶,6亩花椒,现在部分已挂果,每年能收入3万多元,自家生活有了很大改观。

\

  郁郁葱葱的核桃林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扶持引导下,瓦姑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不断扩大核桃、花椒、茶叶、重楼的种植规模和覆盖面积,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核桃近10000亩、茶叶8000亩、花椒4000多亩。2017年,村民茶叶收入达70万元,核桃收入80多万元,花椒收入50万元,生态经济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

  兰坪县啦井镇长涧村村民采摘金银花

  在兰坪县啦井镇长涧村,成片成片的金银花在阳光下展现着优美的花姿。一朵朵黄、白金银花点缀着绿叶,散发着阵阵清香,村民们正忙着采花、卖花,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我家种了4亩金银花,去年收入1万多元,今年比去年长势更好,预计收入2万多元。” 正在地里采摘金银花的村民和会珍满心欢喜地说道。

  近年来,地处高寒山区的长涧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金银花等绿色经济产业,截至目前,长涧村共种植1500亩金银花,今年预计收入150万元, 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2 户。

  瓦姑村和长涧村大力发展绿色优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故事,是怒江州坚持走生态立州、绿色富民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围绕“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和“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优势和潜力,在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生态护林员、生态效益补偿、提质增效、林业科技等方面争取重点支持和倾斜,切实把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加快发展林业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打造怒江生态扶贫攻坚区,全力打好林业生态扶贫攻坚战,全面提升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能力,推动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协同共进。截至2017年年底,全州核桃种植面积达209.42万亩,产量9724吨,收入13204万元,受益户数11.05万户34.4万人;漆树种植面积达33.34万亩,漆籽产量261.89吨,生漆5.84吨,产值371.5万元,受益户数4.14万户12.9万人;花椒种植面积达11.07万亩,产量332.5吨,产值1518万元,受益户数2.76万户8.6万人,实现了保护生态和脱贫致富的双重效益。

\

  光伏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资产增收

  积极探索,培育新型产业

  走进兰坪县金顶镇福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规模庞大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2016年,兰坪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利用光照资源,引进光伏企业在福坪村集中发展光伏农业项目,推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光伏农业项目不仅把闲置的荒地利用起来,同时还为农户带来土地流转资金、务工工资两份收入,实现贫困群众增收的目的。”兰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光伏扶贫项目,以500元(荒地)、800元(常耕地)/亩/年的价格向当地农户租用土地20年以上,土地流转租金以5年为区间进行8%递增。除在福坪村集中建设扶贫光伏地面电站外,兰坪县还在金顶镇福坪村、高坪村、大龙村实施了300户分布式入户扶贫光伏系统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安装完成后,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可发电10度-20度,并入电网后每户每年可增加3000-4000元电费收入。

  既要因地制宜走“老路”,也要创新谋变穿“新鞋”。如今,“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新型产业扶贫模式在怒江大峡谷也随之风生水起。

\

  兰坪县金顶镇干竹河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和德义正与联系客户

  “以前,边远村组群众卖东西要到镇里的集市,往返也要两三个小时。现在,来电商服务站销售,也就三四十分钟的路程。”兰坪县金顶镇大龙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洪金说,村里建好电商服务站以后,村民通过电商平台就销售了10万元的农特产品,新的销售渠道让村民收入增加了,生产积极性更高了。

  “2016年以来,我们通过QQ、微信、电商等网络渠道将大山深处的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福贡县上帕镇腊竹底村村民此里富谈及自己和村民们的养蜂致富路时说道,为让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2014年,他带领本村29户农户成立了福贡里富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以略高于市场价向村民统一收购蜂蜜,再进行加工生产并集中销售,截至2017年年底,合作社已有630户会员,实现年产值100多万元。

  为防止“好产品烂在深山里”,近年来,怒江州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充分整合政府、电商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大力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在行政村和人口较多的自然村设立电商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县(市)、乡(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搭建了全方位、高效率的产销对接新渠道,帮助农民群众就近出售农特产品,成功尝试了“政府牵头、服务中心搭桥、企业运营、农户参与”的电商扶贫模式。目前,全州已建成1个州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4个县(市)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9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17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

  同时,怒江州还重点支持创业扶贫、旅游扶贫等工作,多项产业聚力前行,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后盾。

\

  旅游扶贫让郁伍林一家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政府根据村里的实际,在产业发展中实施的优惠政策,而且还鼓励我们种植茶叶、核桃,开办农家乐等等。”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致富带头人郁伍林说起今天他家和老姆登人越来越红火的日子,总是把党的惠民政策挂在嘴上并表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后要继续把农家乐产业做大做强,不光要自己富裕,而且还要带动邻里乡亲们早日脱贫,共同致富。”

  如今,怒江州各地纷纷发展产业,各族群众将继续奋力朝着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铿锵前行,最终将通过“金山银山”减贫经济效益与“绿水青山”长远生态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责编 廖成光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