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风雨兼程铸辉煌 砥砺奋进谱华章——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前进中的怒江公路局

2018-11-21 10:42:46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张海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倚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保山市,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达449公里,是云南西部边疆的重要国防屏障。怒江的交通都是以陆路交通为主,建国前境内没有公路,全靠人背马驮。改革开放后,怒江的交通发生了大发展,大变革,公路交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管养粗放到精细化养护管理,并以怒江公路局管养的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干,连接全州地方公路,形成了全州主要骨干公路运输交通网络,对巩固国防,振兴边疆,发展民族经济、旅游文化,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逐渐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公路交通运输是唯一的运输方式,交通仍是制约怒江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四十多年里,我们砥砺前行

  42年前的7月,随着156 工程(为巩固国防,发展边疆民族经济,改善怒江交通状况,由临时民工会战6年,建成连接碧江、福贡、贡山全长156公里的公路,因而被称为156工程)的顺利完成,六库公路养护总段也在怒江大峡谷挂牌成立。为适应发展需求六库公路养护总段于2010年更名为怒江公路管理总段,2016年更名为怒江公路局并沿用至今,隶属云南省公路局。全局共管养干线公路12条(G215马鬃山-宁洱、G219喀纳斯-东兴、G357东山-泸水、S211德钦-泸水、S212德钦-独龙江、S232老窝-永德、S233泸水-勐堆、S316船房-营盘、S319片马-泸水、X940533324贡山县城、X941530502瓦窑金厂岭-金六线岔口、X942533325兰坪营盘-大树子),公路里程814.275公里,其中国道3条410.3公里、省道6条387.74公里,县道3条16.235公里。

  管养路域范围内,水毁灾害极为严重。刚成立时的六库公路养护总段管养着339公里的土路和弹石路,下辖瓦碧、福贡两个管理段。由于地处怒江大峡谷,所管养的各干线公路均属沿河、沿江和傍山线,山坡陡、箐沟多,有着“一线天”的峡谷地貌和“十里不同天、沟沟不同天”之称,越往北雨季越长,雨量越多,日照越少、湿度越大。境内地理环境极为复杂,气候条件尤为特殊,公路沿线经常发生塌方、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各种应急抢险作业设备尤为稀缺,抢险保通作业更多时候靠的是人工清塌和租借机械清塌方,遇到较大坍方灾害,老一辈养护工更是背上小米、锣锅,驻扎在灾毁现场一干就是半个多月,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均用于开展水毁抢险保通及推雪保通工作,保通任务异常艰巨。

  公路路面等级低,沿线交通承载量大。怒江公路局管养的公路大多是建国后修建的,受当时社会历史等条件制约,公路建设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路基开挖中产生或边坡上采集的天然砂石铺筑,且公路依山依势而建。全线均为简易路面,公路在铺筑时材料匮乏,压实工具少,地势环境影响大,因此路基质量较差,路面狭窄。随着怒江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及生活需求有了新变化,车辆运输也由原有的手推车、马车、农用拖拉机等变为三、四桥载重运输车。私家车的普及到户,使交通车流量增大的同时运输承载量也逐年变大,加之雨季长,降水量大,公路养护生产路况修复速度仍远远跟不上损毁速度。

  公路养护生产粗放,作业工具极为简陋。管养的道路均属于低等级公路,且灾害点多、灾害路段较长,系天晴“扬灰”路,下雨“水泥”路,在养护中仅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维持通行。遇雨、雪季节,抗灾能力弱,抢险施工作业点狭窄且战线长,机械设备紧缺,交通中断后,灾害持续时间长,被动抢通作业凸显,抢通作业危险系数高且仅有一条连接线,每年的阻车时间都特别长。汛期长,生产作业工具长期停留在锄头、撮箕、铁锹等简易工具,作业工具简陋,养护机械化程度低,由于多种情况的特殊,致使当年水毁当年无法及时修复。为应对各种新挑战,峡谷公路人积累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应对工作经验,即在公路抢通与修复中按照先国、省线,后经济线的原则,在施工安排上本着先抢通后恢复,和先恢复路基桥梁,后恢复路面的原则,日常工作中实行全面养护、预防性养护和生态养护有机结合,有效保障了道路的畅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路况的稳步提升需求。

  历经风雨多磨练,“铺路石”精神筑坦途。40多年来,当面对公路交通繁重压力和通行环境极其恶劣,面对多样而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欠发达的经济条件,一代又一代的峡谷公路人深入践行“只有横断的峡谷,没有中断的公路”的理念,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为己任,在塌方险情面前,临危不惧,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承重”、甘当“铺路石”的峡谷公路人精神,勇于担当,敢于迎接新挑战。无论寒冬酷暑,还是暴风雨雪,哪里通行受阻哪里就有峡谷公路人第一时间出现在抢险保畅现场,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为过往群众铺就畅通舒适的道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保障了峡谷公路的通畅。公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40多年里,筑路工用鲜血和生命修筑了阳光道,这其中就有为了建设峡谷路献出年轻宝贵生命的孙文胜、和润光、周静等“一五六”英烈,养路工用心血和汗水铺就了五彩路,其中,有不计个人得失,不计环境艰苦,将土路养成“土柏油路”的党的十五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余正忠,还有巾帼不让须眉,带领一群年轻女子风里来雨里去奋斗在公路养护一线,曾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的石月亮女子管理所所长余友妮。

  四十多年里,我们共同见证

  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怒江公路局的发展也历经了42个春秋,第一代峡谷公路人早已步入年迈,但正是因为他们和后继的一代代峡谷公路人的不懈努力,40多年后的今天,峡谷公路伴着改革春风迎来了新变化,怒江公路局也蓄势而发,有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和新气象。

  养护机械化的逐年提升,路况质量有了新变化。面对机械设备匮乏及性能落后,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专业、岗位随意性、管理混乱、设备保养不及时、维修无计划、基础管理数据不全、成本控制模糊等现象,怒江公路局汇聚多方力量,积极筹措资金购买先进设备百余件,努力培养技术性人才,在公路日常养护过程中注重设备的维修保养,强化培训,切实提高了全员设备管理素质,实行“定机、定人、定责”三定制度。同时,以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为手段,搞好日常现场管理和动态管理,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知识,掌握现代设备管理方法,使设备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向管理要效益,抓好成本控制,达到设备保值增值的目的,提高筑养路机械经济效益。通过多年的探索,怒江公路局还健全了科学的公路检测预警机制,完善日常检查和量化考核体系,加强路面和桥梁评价系统的研究应用,推进公路养护科技化、机械化、规范化和精准化。结合地域实际和管养路段实际,突出抓好预防性养护和小修保养工作,及时修复路面和桥梁病害,巩固提升管养路段现有的优良率。

  应急保障能力的完善建设,保畅工作有了新变化。怒江公路局自成立以来,经历了2010年贡山力透底“8·18”泥石流,2016年泸水新村、福贡热水塘“4·25”泥石流等灾害,40多年里,我们接受住了多灾多难匆匆岁月的考验,长期的实践,让峡谷公路人懂得拥有一个自己的应急战备库和一支专业应急队伍的重要性,为此,全局加强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努力提高了公路应急保畅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结合地域实际,新建了战备物资储备仓库,注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应急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在单位内频繁组织开展应急抢险实战演练和队伍军事化管理训练,同时,有序组织实施路网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引进无人机、卫星电话、视频共享等先进设备实施并广泛运用到作业实战中,现代科技正引领峡谷公路管养步上正轨,峡谷公路保通时间大大缩短了,保通工作相比之下更为安全了,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后勤保障工作正逐步完善,服务一线有了新变化。一直以来,生活在公路管养一线的养路工们都是被视为最底层的“农民工”,特别是怒江公路养护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管理所是养路职工生产生活的地方,抓好后勤保障建设是增强职工凝聚力、使职工以所为家、安心养路、爱岗敬业的一项“民心工程”。为给公路养护一线职工提供温馨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和诠释一线职工以“养路为业、站所为家”的深刻内涵,怒江公路局多渠道组织实施了后勤服务保障建设项目,以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为落脚点,达到树形象的同时努力提升对外服务水平的目的,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后勤服务保障项目营造了浓郁的站所文化,环境的改变更让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充满了干劲。一直以来,怒江公路局工会始终牢固树立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行业发展新的使命和担当的意识,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促进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深入基层了解职工所思所盼。

  安全生产更加以人为本,职工安全有了新变化。在特殊历史环境下,怒江公路局提倡的是“百日大会战”“大干、快干”,因此,许多职工被熬倒、累倒了,大批设备设施被损坏,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现在,怒江公路局倡导公路养护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职工群众为本,还要以服务社会广大人群为本。在公路养护生产作业中一再强调“人机安全”,积极采取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加大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督查力度,有效杜绝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前,在纵深的大峡谷里,无论刮风下雨,只要发生堵路,怒江公路局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抢险作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抓紧时间抢通公路保障畅通。现在,怒江公路局更注重以人为本,加大了安全资金的投入,统筹实施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为峡谷公路拉上了“保护网”,全面消除公路重大安全隐患, 完善和规范设置各类道路标志,深入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机制,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应用到路况信息服务工作中,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开展,纪律作风有了新变化。“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统领,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保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怒江公路局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核心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和精准意识,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巩固年”,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好支部规范化建设,着力提高全局党的建设质量。抓契机,学理论,努力把全局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过硬队伍,把机关党组织建设成为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坚强堡垒,开展了争创先进机关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为推进公路行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行业文化建设成效明显提升,文明创建有了新变化。大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和行业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明显增强。目前,怒江公路局机关已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局属4个公路分局,1个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均创建为“省级文明单位”,实现了文明单位全覆盖。石月亮公路管理所创建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分水岭公路管理所创建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努力打造了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全行业广泛认可的5名省部级先进典型以及2名州级劳模。怒江公路局连续被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表彰为“特别贡献单位”“先进基层党委”。

  今后日子里,我们继续奋斗

  回望过去发展的历史,从春华秋实到皑皑白雪,峡谷公路的历史蜿蜒崎岖,怒江公路局的道路艰辛坎坷,但硕果累累,这是代代峡谷公路人披星戴月、辛勤汗水铸就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站在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新起点上,峡谷公路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全体干部职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路子,为怒江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献出一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公路人的力量,写出峡谷公路新篇章,绘出最美公路画卷。

\

  责编 廖成光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