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个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我很放心。”泸水市称杆乡玛普拉地村黑我王地小组村民密义华说,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在这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密义华口中的“这里”,指的是泸水市称杆乡中心完小,该校是称杆乡的唯一一所小学,属于寄宿制学校,现有43个班级,在校学生1700多人,校园占地面积25863㎡,共有教职工122人。自2010年9月实行集中办学以来,称杆乡中心完小便成立了后勤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划块管理、分块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和连带责任制,推行以精细化分工、人性化管理、温馨化服务为主的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有力助推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如今,良好的育人环境、温馨的学生宿舍、可口的饭菜和干净的食堂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直以来,学校以’办社会声誉良好、各级领导放心、家长满意的学校‘为目标,以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不断提高和巩固资源整合办学成果。”校长传文华对记者说,为了让学生安心、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学校在后勤工作上下功夫,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细心地照顾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夯实学校基本建设
为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物质条件,实施集中办学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投入大量项目资金建盖了教师周转房,加盖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餐厅。配备了多媒体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目前,学校共有3块标准的篮球场、3栋教学大楼、2栋学生餐厅、4栋学生宿舍楼和3栋教师住宿楼,校园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设施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同时,学校还架设了总长15公里,造价100多万元的引水管道,为师生提供了干净的山泉水。为了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领导和后勤工作人员都会认真做好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电气设备等方面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为了保证学校不停水,有一天晚上10点多,还在发高烧的传文华校长带着我们到山上修水管,直到凌晨五点我们才把他送到医院输液。”副校长然平架告诉记者,因为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较少,学校的领导和很多教师除任教之外还承担着后勤工作,目的就是要用优质的后勤工作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走进校园,美丽的塑胶操场映入眼帘;操场两旁的过道和教学楼楼道极其干净;学校南北两边的学生宿舍窗明几净……学生在干净、美丽的校园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为了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称杆乡中心完小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分区域、分班级、分专用室划片包干卫生责任区,由值周教师、校卫生监督组人员负责检查督促,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要求责任区内无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要求校园内无乱涂乱画现象,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墙壁上无蜘蛛网、电灯吊扇无积尘;倡导“无烟”校园、“无乱丢”校园,做到校园整洁、科室窗明几净,为师生创设了卫生、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努力创建温馨校园
“我感到很开心,这里的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住校生胡颜梅表示,她在学校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还知道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今后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现已形成了“一条线”“两个组”“三项制度”“四个时间段”的“一日常规管理”模,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和温馨的管理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班主任、值周教师和宿管员每天实行轮流值日,对学生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和服务,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全体教职工还把住校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论学生生病、想家、闹情绪,他们都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他们,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全力打造“明厨亮灶”
12点,学校食堂迎来了午间就餐高峰,头戴帽子、面戴口罩、身穿工作服的炊事员们正忙着为排队的学生盛饭、舀菜。透过透明的玻璃墙,后厨的卫生状况和烹饪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密福星说:“厨房是开放式的,炊事员在里面操作我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每天的三餐都很营养,味道也好,吃得很放心。”
“一直以来,我们朝着’一切为了学生,不出食品安全事故‘的目标,全力打造’明厨亮灶‘,以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事务长孟志星说,为了让学生吃上健康肉,学校还建盖了一个标准化的养猪场,年出栏大肥猪500多头。
近年来,学校不断规范学生食堂管理,履行管理程序和手续,严把采购环节,注意调剂,及时盘查,做到收支统一、定期公示;将食品采购、储藏、加工和餐具洗消、食品留样等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有效化解了学校饮食安全工作风险;与炊事员签订雇用合同书,明确其权利和义务,通过现场培训提高炊事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认真组织和实施寄宿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深受家长的广泛好评。
全力为后勤工作保驾护航,这是称杆乡中心完小后勤人始终坚守的理念。他们用默默无闻的行动,给学校每一位师生带来了温暖,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编辑:陈金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