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真正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54万峡谷儿女先后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百日攻坚”行动,向贫困发起总攻,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士气,攻坚拔寨,啃下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攻下一个又一个难攻的“贫困堡垒”。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特殊岁月。向着全面小康目标挺进,全州广大干部群众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背水一战的决心、抓铁有痕的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鏖战贫困的主战场上演绎思干、思进、思发展的新时期脱贫故事。
这是一份舍我其谁的特殊担当。从州级领导到乡村干部,人人种好“责任田”“承包地”,不脱贫不脱钩。扛牢压实责任,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加压奋进,在脱贫一线当标杆作示范,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怒江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这件“头等大事”,下足“绣花”功夫,确保2018年如期实现62个贫困村出列、3.4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任务,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危改”后的称杆村全貌
抓好年度脱贫退出任务
2017年,“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福贡县鹿马登乡亚坪村,经过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全乡近百名干部进村帮扶、村中能人带着贫困户一起发展、贫困户铆足干劲……点点滴滴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实现经济总收入10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85元,正式宣布退出全州2017年度贫困村行列,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文化立村”的路子,也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答卷。
“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动《怒江州脱贫攻坚近期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项目落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方案的落实,深入研究,尽快细化优化《分工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目标。”就认真学习贯彻省政府怒江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2018年9月12日召开的州委近期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上,州委书记纳云德就《分工方案》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要进一步紧盯重点,把握关键,确保怒江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要集中力量攻坚,确保2018年度脱贫出列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四次全体会议暨脱贫攻坚近期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汇报会上,州委书记、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纳云德的讲话掷地有声。
为抓好年度脱贫退出任务,怒江州紧盯2018年62个贫困村出列、3.4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任务,组织开展2018年脱贫出列村目标任务进展情况专项督查,逐县逐村逐户排查,形成到村到户到人短板整改清单。对标对表贫困村出列10项指标、贫困人口脱贫6项指标,利用9月至12月4个月的时间,开展以年度任务对标补短、扶贫项目落地见效、实现安全住房保障、产业培育建设、人居环境提升为内容的年度目标任务“百日攻坚”行动。启动和安排部署了新一轮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明确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信息采集和贫困退出标准,落实了州县乡村工作责任;明确了工作纪律,限定了工作完成时限。目前,全州2018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泸水市六库镇大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这辈子,想都没有想过还能和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以前一家5口人,吃饭睡觉全挤在不到40个平方米的木楞房里,烟熏火燎,又黑不咙咚的。”2018年10月10日,泸水市六库镇双米地村大龙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迎来了新主人——161户626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喜领新房钥匙的双米地村母肯瓦基组村民余海荣和妻子、母亲一大早就喜笑颜开地忙着扫庭院、搬新家。
这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怒江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喜迁新居的缩影。根据“可持续合理布局安置点、依法依规选择有实力的大企业建设高质量安置房”等7项要求,2018年,怒江州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安排,对超万人的安置点全部作了调整。根据省政府怒江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要求,省发改委、省住建厅下发了《关于怒江州新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招标事宜的函》,同意怒江州新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推动。与云南建投集团、中国水电十四局、云南能投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合作,推行EPC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州三年行动计划内的62个安置点已竣工54个,2016年、2017年搬迁任务已入住2988户11120人,入住率达50.82%,12月底入住率可达100%;2018年搬迁任务已入住90户405人,2019年春节前可实现100%入住。积极推进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任务64483人22个安置点前期工作,目前已开工10个,11月底前将全部开工,2019年11月底将全部建成入住。每月定期研究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工作,制定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20条措施、规范化建设18条标准和群众宣传动员10项要求。
与此同时,精准锁定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64483人,共计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2个,其中县城12个56129 人、中心集镇9个7864人、抵边集镇1个490人,城镇化率达100%。目前,安置点已全部开工,确保实现2019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入住。
独龙江草果喜获丰收
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抓好后续发展是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保证,为此,怒江州大力培育草果、花椒等绿色香料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扶贫车间”,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每户搬迁户至少有1人外出务工或有1个公益性岗位就业,确保搬迁群众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又到草果采收时,福贡县石月亮乡位于怒江两岸的 “草果长廊”,丰收的喜悦映在每个村民脸上。米俄洛村益马底小组四机开家的40多亩草果地2017年收入10万元,而早在2016年,因为草果收入不错,他们家主动提出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这些年,靠着种草果的收入,四机开家盖起了新房……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将草果作为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利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做大做强草果产业,截至2017年年底,全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03万亩,鲜果总产量2960万千克,产值5.31亿元。一个新的绿色产业在怒江峡谷遍地开花、结果,各族群众昔日春洒一脸汗、秋收一筐粮的艰难窘迫日子成为历史。
在加快培育绿色香料产业上,怒江州以落实“三张牌”为契机,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全州脱贫攻坚工作的“牛鼻子”。在州委八届五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怒江州委关于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定》,形成了绿色发展共识。成立了怒江州绿色香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怒江州香料产业发展规划》《怒江州“绿色香料产业”建设方案》,绿色香料产业园规划基本形成,产业招商取得初步成效,草果调味汁、调味酱已试生产。
在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上,怒江州召开了全州旅游扶贫推进会,出台了《怒江州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形成。“一部手机游云南”怒江板块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锁定了30个旅游示范扶贫村、确定了750户旅游示范户推动方案落实;独龙江5A级景区和丙中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怒江悬崖小镇项目一期启动建设,兰坪县大羊场旅游景区等1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旅游重点项目库。
在加快建设“扶贫车间”上,在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5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5人就业。争取年内再建成25个,到2019年3月底建成106个,带动2300户851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
自2014年实施“全面改薄”以来,我州不折不扣将此项要求落到实处。图为享受到“全面改薄”政策的山村小学生。
加快补齐“三保障”短板
清晨,从泸水市洛本卓中心完小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让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坐在经过“全面改薄”后的明亮的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脸上是藏不住的幸福,在他们眼中,现在的学校,是村里最漂亮的房子。
2018年10月10日,怒江州首个“传化·安心卫生室”在泸水市上江镇大练地村大山脚小组正式揭牌。该卫生室的建成,为当地9个村民小组2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提供了保障。2017年,福贡县架科底乡架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车计妹因“双肺继发性肺结核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多种疾病”住进县人民医院,先后两次接受治疗,治疗费用共计3.99万元。通过先诊疗后付费及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等,两次住院下来,车计妹仅需自付3200元,报销比例达90%以上。
走进泸水市称杆乡称杆村,看到最多的是新房,听得最多的是笑声,感受得最真切的是群众发自肺腑的喜悦。通过“农危改”后的纳二华家的房子依然保持了原先浓郁的民族特色。纳二华说,下一步,他想利用自家房子“老房老舍”的特点,就地取材,开一家“农家乐”。
……
教育、健康、安全住房短板始终被州委、州政府作为提升群众认可度的重要抓手来抓。
2018年8月28日,在省教育厅、云南师范大学的帮扶支持下,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挂牌成立;与云南省27家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输送3000余名“两后生”到州内外职业院校(技师院校)学习,其中定向输送珠海573人;与省教育厅汇报对接“互联网+”教育扶贫工作,制定了《云南省义务教育“云上学校”怒江试点方案(2018—2020年)》;各县(市)积极探索控辍保学“流动法庭”,形成定期监测机制;至2018年8月,全州D级危房存量已全部拆除,C级不安全校舍按加固改造、拆除重建、拆除不建三类工程加快推进;贡山县、福贡县和泸水市分别于2017年、2018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验收,兰坪县计划于2019年接受考核验收。
为着力补齐健康扶贫短板,怒江州认真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完成了46个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怒江州第一医院挂牌;推进50个“安心·传化卫生室”项目建设,目前全部开工建设,今年11月底将全面完工;推动实施农村智慧医疗健康扶贫工程;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重保障”全覆盖,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一单式结算”。截至8月底,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以及在医保系统中的标识工作,符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条件人员参保率达99.1%。
为补齐安全住房短板,怒江州与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合作,统筹推进全州“农危改”工作, 2017年,全州“农危改”任务为5500户,截至2018年10月底,开工率为90.85%,竣工率为64.71%。2018年改造任务为8500户,开工率为66.45%,竣工率为21.96%。
劳动技能培训
抓实就业扶贫工作
记者见到亚坪村结布德小组村民加建强时,他正在自家茶叶地里劳作。2016年,加建强和妻子通过福贡县人社部门组织前往珠海务工,在电子厂从事计时性手机零件加工,月收入4000余元。“要不是家里有事,我们还准备在那边多做几年。”加建强说,在珠海务工的一年多,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票子”,更重要的是“脑子”,曾经羞涩、不善交流的他,回乡后,除种植草果、茶叶外,农闲时还到附近村子务工,月收入同样在4000元左右。
为抓实就业扶贫工作,怒江州以提高组织化水平为导向,以劳动力输出和技能培训为抓手,从抓劳动力培训转移、劳务经纪人队伍培养、定点劳务输出工作等入手,抓紧抓好就业保障工作。截至2018年9月底,全州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3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9万人次。开展劳务经纪人培训500多人,提高了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在珠海市的大力帮扶下,已稳定转移珠海3232名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累计达5000多万元。加强与三峡集团、天津市宝坻区等地的对接,成功转移81名劳动力。中交集团14个子公司对口怒江29个乡镇建立对口劳务输出关系,建立了企业对乡镇的劳务输出帮扶模式。
与此同时,通过营造攻坚氛围、强化典型引领、抓实教育培训,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而在今年10月举办的中国光彩事业“怒江行”活动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三年中国光彩事业“怒江行”活动开了好头、打了好基础。随着怒江美丽公路的建成,必将极大推动怒江州脱贫攻坚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责编 廖成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