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品“走”天下——雷波在独龙江乡运用互联网成功销售土特产

2018-11-09 10:57:14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和伟 高玉生 和雄勇

\

  每天清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的彩云优品独龙江实体店和独龙江精品土特产品经营部里,店主雷波和妻子余玉芳,店员白颜、郑阳等人就在店里忙碌起来:点击“彩云优品”电商平台和微信,根据客户需求,将蜂蜜、草果、葛根粉、木耳、独龙毯、藤(竹)箩等当地农副土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分类包装后及时通过物流发往山东、河南、福建……

\

  “经常能接到千里之外全国各地客户认购独龙江农副土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的订单,而在以前,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只是怒江本地人而已。”今昔对比,从会泽到贡山“闯天下”10多年的雷波感慨颇深。

\

  2016年10月,雷波通过认真研究和市场分析,紧紧抓住政府和移动公司推广“互联网+扶贫”的政策机会,和一个亲戚在独龙江联营开通”彩云优品”独龙江实体店和独龙江精品土特产品经营部,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独龙江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

\

  “独龙江的农副土特产品多是原生态种养,品质优、口感好,非常符合当前绿色生态食品标准,当地的民族手工艺品也轻巧美观实用。但在以前,这些东西’养在深闺人未识‘,关键就是缺乏一条和外界联通的桥梁和纽带,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回想起当初的抉择,雷波记忆犹新。

  这个选择是有现实依据的:2004年,曾以“刻木记事”和“放炮传信”闻名的独龙江乡开通了GSM移动通信网络,2015年年底,又普及了4G移动电话,使独龙族又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面普及4G移动电话的少数民族,上网、玩微信这些“新鲜事”在独龙江也逐渐成为平常事。

\

  独龙江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产地分散在全乡6个村41个村民小组的广大农户家中,单体产量少、分布广、收购难。为了保证货源质量,雷波坚持长年进村入户按本地市场价收购,保证农户不用出门就能卖个好价钱。因为诚实守信,他深受农户的信任,在各个村里结交了许多“莱不洛”(独龙语:朋友),当地的村民也不再为销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和工艺品发愁了,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可以托人带到独龙江“彩云优品”实体店里,或由雷波上门收购,既省心省力,还节省了成本。距离乡政府最远的迪政当村,许多村民要卖点自家的东西必须花几十元车费赶集去卖,现在只需发个微信或者短信,或打个电话,雷波就会上门统一组织收购。

  “没想到通过网络这玩意,以前要想办法或靠运气才能卖出去的东西,在家门口就能卖到一个好价格,收入一分不少,还省心省力更省钱。”当地不少独龙族群众感慨地说。

\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经营,雷波的彩云优品独龙江实体店和独龙江精品土特产品经营部成为独龙江农副土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对外销售的重要平台,每年销售蜂蜜、草果、木耳等农副土特产品数以吨计,各种民族手工艺品达到数百件,产品品种也发展到30多种,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全乡有五、六十户的农户通过他的电商平台销售农副土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增加了一笔收入,少的几百元,高的达到六七千元。

  更让雷波意想不到的是,通过自己的带动,当地的一些独龙族群众也学会利用微信销售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虽然会有一定竞争,但看到独龙族人民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联通世界增收致富,并且是在自己的带动下实现的,还是感到很欣慰 。”雷波说。

\

  雷波表示,利用互联网销售独龙江的农副土特产品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响应政府通过“互联网+扶贫”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手段。”下一步,还要将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并申请成立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及独龙鸡养殖,通过互联网电商销售出去,带动更多独龙族群众增收致富。


 

编辑:陈金勇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