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80后”舞者丁伶与他的街舞工作室

2018-11-07 09:12:28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姬杨

\

  “来,跟着我,左脚先向前跨一步,右脚向后一步,这个动作重复一次,然后向后转圈。对对对,不错不错,就这样就这样……”在舞梦者街舞工作室里,丁伶认真地传授着街舞步伐。

  因久坐办公室,腰椎颈椎便不像以前那样“听话”,记者于是报了一个街舞班,想在八小时之外舒活舒活筋骨,“80后”街舞老师丁伶自然成了记者学习街舞的领路人。

  1985年出生的丁伶是怒江舞梦者街舞工作室的创办人。说起创办工作室的初衷,丁伶打开了话匣子。

  2007年,大学毕业的丁伶回到怒江,准备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怎奈天不遂人意,几次失利之后,他放弃了当初的想法,进入州内一家企业作了网管。丁伶下班后喜欢一个人去六库江东老灯光球场看别人跳舞,从看别人跳舞到融入其中,结识了一些舞友,并萌生了创办属于自己的街舞工作室的想法。

  工作室创办之初,为寻找合伙人,丁伶可谓绞尽脑汁:到江边人多的地方跳舞,既为展示自己,也为和别的舞者“套近乎”;去学校免费教授中学生,既为物色搭档,也为宣传自己。索性,不间断的努力,让他觅到了“知音”且奋斗至今。

  团队是组建起来了,然而,要在短时间内保证工作室正常运作谈何容易。要知道,10年前的六库,别说学习街舞,就连参加正统舞蹈培训的人也是屈指可数。但丁伶没有气馁,虽然只有几个抱着“试试看”心理的学员,但他们还是努力着,坚持着。10年的努力和坚持,让工作室从当初只有3名舞蹈教师、没有固定练舞场地的团队到现如今拥有10多名舞蹈教师、300多平方米的街舞工作室。这期间的付出和辛酸,丁伶说,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尽管入不敷出,但为实现心中的梦,丁伶将自己每月做网管的收入全部投入工作室以保证日常运转。或许是被他的执着打动,这之后,只要公司举办活动,公司领导都会特意交待组织活动的负责人,在活动中设置街舞表演,这种不露痕迹的支持,让丁伶他们在获取一定报酬的同时,也累积了宝贵的演出经验。这之后,只要得知有企业挂牌或店铺开张,丁伶都会主动前往询问对方是否需要“热场”,哪怕免费也会欣然前往“助阵”,在他看来,这是宣传工作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因为耐心细致也“另类”,丁伶和他的工作室在怒江舞蹈培训界逐渐小有名气。“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将街舞进行到底又是丁伶一直以来的梦想,再三权衡后,他毅然辞掉了网管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街舞工作室中。

\

  为使工作室更正规化,丁伶取得了街舞教师资格证并于2016年加入中国舞蹈家协会。“一个舞者,只把眼光放在眼前利益上,那他真的算不上真正的舞者。”基于这样的认识,丁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街舞培训,而是带着学员走出峡谷,走向山外的世界。也就是在这一年,在全国街舞比赛的舞台上,他的团队挥洒激情、舞动青春,取得了16强的喜人成绩。丁伶说,能与高手对决而且晋级,这让他很是骄傲。

  问及执意创办街舞工作室的初衷,丁伶说,其实街舞的表现形式充满正能量,而它最核心的文化就是“和平、尊重、友爱、团结、开心”。“怒江这几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变化就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众对现代舞特别是街舞文化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这对作为街舞文化推广者的我来说,是莫大的欣慰。”丁伶说,如今许多“80后”都相继做了父母,对孩子能力的定位不再局限于学业上的补习或乐器、美术等方面的常规培训,加之很多街舞在一些综艺类节目“大放异彩”,街舞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也成了必然。

  从幼时不知街舞为何物到成为一名街舞教师,这让丁伶感慨良多,而他最感慨的还是六库市民对街舞态度的转变,让街舞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合适自己的土壤,也让他将其作为挚爱的事业并为之付出和奋斗。

  “怒江街舞前景广阔,未来的怒江,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现代元素不可或缺,开放而包容,典雅而不乏时尚。这样的怒江,正是我喜欢的模样。”丁伶说。

\

  责编 廖成光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