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80后”眼中六库的变化

2018-11-06 10:07:27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姬政婷

  出生于1987年的沙秋云,是一名标准的“80后”, 说起六库的变化,她侃侃道来,“六库近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件件商品琳琅满目,环境变美了,生活变好了。”

  市场: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

  记忆中小时候和妈妈到农贸市场,一进农贸市场就会看到污水横流、垃圾满地,在过道边、商店门口等只要有空地的地方都可以见到随处摆摊的商贩,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导致整个市场显得杂乱无章。“记得有一次和妈妈去卖菜,因没有固定的场所,一早上换了三个地方,最后,菜没卖完,只得友情赠送给旁边的商贩。”沙秋云说。

  如今的农贸市场已今非昔比,不仅有专人管理还有专人清扫,整个市场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还根据商品的种类进行划分,无论是固定商贩还是零售农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摊位。曾经拥挤、脏乱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农产品交易有了固定的场所,无论是买还是卖,都不用再风吹日晒,更不用东奔西跑。

  出行:从“人背马驮”到“自驾出行”

  便利出行是改革开放以来泸水市六库镇新寨村丙舍组村民感受最深的事。

  “十多年前,进城需要人背马驮,城里搭乘得最多的车也仅仅是三轮车,交通不便,村里人进趟城往返需要一整天。”沙秋云无奈地说。

  如今,乡村公路通到家门口,群众开车进城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了,车成为了家家户户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今年,沙秋云家里还买了一辆小轿车,为全家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现在进城很方便,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城里了,不用再像以前’两头黑‘,今年春节,全家还准备自驾旅游呢!”,沙秋云一边兴奋地说一边擦拭着自家的轿车。

  电视:从“摆在桌上”到“挂在墙上”

  “黑白电视”可能是“80后”童年里接触到最新奇的物品。“记得当时全村只有奶奶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奶奶都会把摆放电视的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到黄昏时分,村民便拿着小凳子坐到奶奶家院子里等候,叔叔便转眼从“庄稼人”成为了“放映员”,每天准点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拿着天线到处找信号,当屏幕里出现人像时,每个人的眼神都是激动的,屏住呼吸聚精会神盯着电视荧幕,生怕错过某个精彩片段。”说到这,沙秋云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渐渐的电视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电视已成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设计越来越美观,内容越来越丰富,短短几年时间,从“大胖子”电视到“超薄”的液晶电视,从“外接天线”到“无线网络”,从“摆在桌上”到“挂在墙上”,从一个电视频道到上百个频道任意挑选。几百人围坐一起看电视的场景一去不复返。“自从家里买了液晶电视,原来的那台黑白电视就再也没看过了,一直摆在仓库当古董保存呢。”沙秋云说。

  如今怒江城市美丽、乡村惬意,城乡协调发展,舒展出一幅城乡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
 

  责编 廖成光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