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一个特殊存在。她位于云南西北部的高山深谷中,集边疆、民族、山区、偏远为一身,至今不通飞机、不通火车、不通高速。“看天一条线,看地一道沟,出门坐溜索,种地靠攀岩”是这里的鲜活写照。
2018年3 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公安消防部队改革转隶大局确定。这一重磅消息的发布,对怒江消防官兵来说,冲击是巨大的。这些来自祖国各地、遍布15个省市、心怀不同梦想的热血男儿,可以面对并适应巨大的环境条件落差,可以不畏艰苦、迎接挑战、奋发作为,也能够用实际业绩赢得人民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但是,面对改革,面对脱下军装的现实,面对改革可能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他们未免焦虑、不安、茫然……
重要关头看担当,大事面前见忠诚。面对中央决策,面对改革转隶给部队带来的冲击,如何确保官兵思想不乱、队伍不散、 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如何在这场政治大考中赢得佳绩,支队党委紧急绸缪,用紧锣密鼓、卓有成效的工作,催生了“峡谷消防”迎接改革的“三重变”。
一变:变焦虑不安为笃定坦然。关键时刻,关键少数必须发挥关键作用。面对改革,支队党委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严格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为抓手,积极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先后3次召开专题党委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先后3次召开支队军人大会,宣讲政策,统一思想,严肃纪律,明确要求。支队军政主官按照“三个讲清楚”的要求,分别以《立足本职岗位 全力投身改革》《疾风知劲草 改革显忠诚》为题,为官兵讲授党课,释疑解惑。支队各级领导干部层层动员,先后开展专题宣讲18次,组织“面对改革,我们怎么办?”等讨论、演讲、宣誓活动21次,支队党委成员深入基层与官兵面对面疏通交流50余次,全州消防官兵撰写各类心得体会和决心书356份。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党员、领导、功模 “三个亮出来”教育实践活动,明确“亮”的标准,定期讲评“亮”的成效,官兵之间,比思想、比作风、比党性、比服从、比干劲的氛围日益浓厚,党员、领导、功模的威信立了起来,模范带头作用日趋突显。坚持教育和关爱并重,各级组织设身处地帮助官兵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解除官兵后顾之忧,提升了警营大家庭的温暖度、和谐度。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掏心掏肺的关心关怀,合力促成了官兵的辨识清晰、思想统一和信心提振,焦虑悄然随风去,笃定驾云悄然来。
二变:变等待观望为积极作为。坦然接受改革,仅仅是迎接政治大考的第一步。一段时间内,官兵等待观望、消极怠惰的思潮有所抬头,亟待迅速推进的工作减速了,多年坚持的工作标准降低了,干事创业的激情衰退了……,支队党委敏锐的捕捉到这一情况,立即问症把脉、对症下药。支队党委第一时间约谈了各大队党委,分析形势,剖析问题,明确要求。全面梳理工作目标,紧盯重点任务,逐项制定时间表和责任清单,强化督导检查和跟踪问效,坚决惩处消极怠工、敷衍塞责和违纪行为,确保制度刚性,以过硬手段引领和倒逼工作效率提升。练兵中,各级党组织成员积极参与,亲历亲为,敢当标兵,迅速点燃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训练热情。在总队一季度实战化练兵考核中,支队取得了团体第4名的好成绩。在总队组织的“消防杯”羽毛球赛中,支队囊括男子单打、双打双项第一。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坚持党委统揽,部门联动,各级人员各负其责抓落实,及时组织阶段性验收,确保了支队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机关公寓房改造和体能训练室建设、泸水大队营房搬迁、福贡大队营房改扩建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针对怒江农村火灾多发、“火烧连营”、“小火亡人”等现象突出的实际,支队以兰坪县为试点,大力推动政府启动行政村微型消防站建设,现已建成58个,建成率达57%,实现了怒江农村火灾防控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三变:变被动应考到自发图强。改革转隶,身份有变,职责未变。不管怎么改,工作还是那些工作,任务还是那些任务,不存在“跨界”的专业困惑。这种认识,掩盖了官兵对“能力不足”的认知,弱化了官兵对“应急救援国家队和主力军的标准是什么?现有专业水平能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需要?”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身处峡谷的怒江消防官兵,更有“不知有汉,不论魏晋”的闭塞观念和“外界风云变幻,我自闲散度日”的悠然心态。面对这一情况,支队党委着眼长远,未雨绸缪,牢固树立“条件可以落后,观念必须超前”的理念,引导官兵紧盯“国家队和主力军”的职责定位,找差距、补短板、强素质,“勿须扬鞭自奋蹄”。针对怒江地形地势复杂、山岳灾害多发、救援任务重的实际,果断投资100余万元,购置专业救援器材,编写山岳事故救援战斗编程,组建了山岳救援队。为切实提升救援水平,支队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先后6次派骨干力量外出参加山岳救援培训,专门邀请广东新洛普技术绳索专家团队来驻地为官兵作了为期15天的实战培训,17名队员顺利通过山岳事故救援培训考试并取得L1资格认证。大力开展应急救援理论学习,广泛涉猎国内外应急救援理论成果和救援案例研究,官兵的应急救援视野进一步拓宽,在心理上奠定了打赢应急救援大仗的基础。坚持“技能千万种,体能是基础”的理念,将每周二、四下午作为全员练兵时间,严密组织,风雨无阻,官兵的训练热情持续高涨。
责编 高玉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