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后的赖茂河沟
初夏,怒江两岸凤凰花开,碧绿的江水潺潺流动,傍晚,滨江生态走廊花香四溢,凉风习习,一群群市民悠闲地漫步在走廊上休闲避暑。
“以往五六月份,怒江水就已经浑浊不堪,到处漂着垃圾棍棒,但近年来,垃圾棍棒不见了,岸边也干净了,江水绿了。”六库市民李成亮说。近年来政府对怒江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垃圾堆岸、污水入江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滨江生态走廊成了六库市民晚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推行河长制以来,怒江全面建立了州、县(市)、乡(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州委书记、州长分别担任怒江总河长和副总河长,共设置河长(河段)1464个,由750名各级党政领导担任,其中,州级河长11人,县级河长115人,乡(镇)级河长236人,村级河长388人。形成了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工作督察、考核问责和激励、验收、部门联席会议、河长巡查、工作督办、重大问题报告、部门联合执法等11项制度,让河长制在各地落地生根,努力实现怒江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动图景。
六库镇新城区赖茂河边一辆挖掘机正在分段打捞长年累月沉积下的厚厚泥沙和生活垃圾,并有拖拉机源源不断地将打捞出来的泥沙、生活垃圾运送出去,不一会儿一段河道的泥沙就清理干净了。这是近日记者路过赖茂河时看到的场景。
“以前整条河段都是泥沙、垃圾,夏天还会发出阵阵恶臭,现在好了,专门有人清理,整个河道干干净净,我们住在旁边心情也好了。”住在赖茂河附近的村民余跃妹说。
去年以来,各级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两污”设施建设,从源头上杜绝河道垃圾的产生,全州累计建成镇区垃圾处理厂(站)13座,覆盖19个乡镇,覆盖率达69%;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覆盖率达17.2%。积极开展集中整治河道生活垃圾工作,开展了三次以沿江、沿河、沿路生活垃圾为主要整治对象的集中整治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清理河道435.7公里、垃圾266吨,为怒江州境内大江、大河河道生态撑起有力保护伞。
每个月月底是兰坪县河西乡胜兴村党支部书记张胜华前往胜兴河巡河的日子,每次巡河他都会认真察看河水水质变化、清捡河边垃圾,排查是否有私自砍伐树木、采砂、采石等现象存在。
“胜兴河虽然小,但它是国际河流澜沧江的支流,守好胜兴河,就等于守好了澜沧江的源头。”张胜华对记者说。每次巡河归来,张胜华都会将所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张胜华还将“不乱丢乱弃垃圾”等要求写进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生活垃圾的堆放点,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现在村里干净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少了,村民都会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堆放到指定的地方,并积极主动打扫环境卫生。”胜兴村村民杨玉英说。
针对入江支流河道内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倒乱排等违法行为,怒江州积极开展清河行动和河湖管理保护专项行动。至今,四级河长共巡河2152次,在重要河流河段、人群集中地段安装河长公示牌185块,先后拆除侵占河道违章建筑10件,部分拆除(整改)10件,限期拆除14件,强制停止违法倒土19件,打击取缔非法采砂129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怒江大峡谷将会变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责编 廖成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