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总是在谈论和欣赏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率很高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期井村花海美景照片和小视频。记者慕名来到期井村期井小组看到,白色的李子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将期井小组围在其中,形成了天然的“花谷村”。村后的沟谷内、山脚下、房屋后成片的杜鹃花如约绽放,粉色的、紫色的、一簇簇、一丛丛杜鹃花争相映入眼帘,重重叠叠的花海,随着山势起伏跌宕,天然美景犹如人间天堂,身临其境如梦幻仙,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成群结队的游客边赏花边赞美杜鹃花海的美,边看花海边用手机拍照、录视频,游客沿着花海前行,时不时发出惊喜声和赞叹声。
杜鹃花开自成海,置身花海如仙境,花醉美人人自醉,人人如同花仙子。游客在花海里摆出各种姿势拍照,边赏花边哼着小曲,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
花海里热闹非凡,鸟儿在歌唱、羊群边呼唤羊儿边觅食、铃铛“叮叮叮……”响着,游客的欢呼声、赞美声不断,“以前没有微信,这里只有村民知道有花海,现在有了微信,朋友圈一发,大家就知道了,这里真是太漂亮了”。金顶镇老年大学学员们在花海中边赏花边聊着。
老年大学学员以花海为背景,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在草坪上跳起了集体舞蹈,引来广大游客和村民前来观赏、拍照、录视频,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里。
据冷山小组的农村客运司机张金芳介绍,期井村今年之所以迎来第一批游客,关键是因为新媒体发挥了强大的宣传作用。杜鹃花开时,村民们将杜鹃花海以相册链接、小视频的方式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在杜鹃花林里,张金芳告诉记者:“微信上发布以后,游客一天比一天多,加我的微信的人也越来越多,打给我电话的人也很多,叫我去接他们,当他们的导游,截至目前,我已经当了一个多月的导游了,收入有五六千元”。
因为游客的到来,张金芳实现了当“导游”的梦想。张金芳还告诉记者,期井一年四季都适合观光旅游,再过几天,期井拉沙山上的杜鹃花也开始绽放,可以去那里看花、看金丝猴,还可以徒步旅行,那里是徒步者的天堂。
因为游客的到来,家住期井小组的和吉美有了建农家乐的创业梦想,她告诉记者:“我们这边的杜鹃花在每年的2月份开始开放,今年来赏花的人很多,有些游客自己带来午饭和零食,有些游客遇到我以后就问我有没有土特产,我给他们一一介绍了家乡纯天然的土鸡、苦荞粑粑、蜂蜜、洋芋、蕨菜等特色美食,游客听了以后很高兴,让我做给他们吃,他们给我辛苦费和材料费。游客多时一天可收入2000多元,少时也有400多元收入,下一步,我准备在这里开农家乐。”
期井是盐马古道的遗址,具有200多年的盐马文化史,境内有古盐井旧址、有盐马古道石拱桥、有四十里箐盐马古道,历史文化浓厚。期井小组徒步到达富和的雾湖,只需要约1个小时,期井小组距离县城30公里,公路畅通,是不少游客自驾游、团体游的最佳目的地。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村民们在花海周边做起了小本生意,有油炸洋芋、苦荞粑粑、全羊汤、烤洋芋、水果、饮料、刺龙苞、羊肚菌等特色美食和土特产,让游客不仅能大饱花海眼福,还能享受到舌尖上的原生态美食。
“今天游客比较多,我们在期井这个小寨里面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炸点洋芋,今天收入有五六百块。”期井小组村民陈树芳边炸洋芋边告诉记者。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杜鹃花海促农增收。
因为游客的到来,村民们开始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致富经”。
村民张振全告诉记者,早上他到山林里寻找野生羊肚菌和树头菜,中午拿到游客多的地方摆摊,昨天卖了150元,今天卖了90元。
期井有原生态的美丽花海,也有美丽的拉沙山和滇金丝猴,一年四季都适合观光旅游。随着手机微信等新媒体对期井美景的广泛推送和宣传,前来期井看花海的游客越来越多。在冷山小组的冷山客栈里,记者了解到,每天都有游客通过电话进行订餐,老板娘和燕娟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期井看花、徒步、度假的人越来越多,来我们家吃饭的人也很多,这个月我们家共接待了500多人,收入2万多元,生意很好,我们家主要有全羊汤、土鸡、腊肉、刺龙苞、竹笋、梅兰菜、蕨菜、腌制蔓茎菜、青菜、野菜、蜂蜜等原生态特色食品,各行各业的人士品尝了这些特色食品以后,大家都说很好吃,都赞不绝口。”
编辑:陈金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