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记者驱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村公路,来到地处高黎贡山之巅的泸水市大兴地镇四排拉多村看到,在村委会附近平缓的田地里,百亩大蒜绿意盎然,村民们有的在挖大蒜,有的清理蒜头泥土,有的装袋,忙得不可开交。
四排拉多村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汉族等民族,有18个村民小组688户1936人,地处高山,耕地面积少。长期以来,村民靠种植玉米为生,只能解决温饱,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去年,在大兴地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泸水市公安局的支持下,四排拉多村在扩大务工渠道,大力发展草果、核桃等经济林果的同时,结合村里气候好,土质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动群众栽种大蒜250亩,收入达125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9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6000元。
今年,四排拉多村栽种了320亩大蒜。眼下正是大蒜采挖的季节,收成如何?销路又怎样?记者来到蒜地一探究竟。
烈日下,村民祝新华挥舞着锄头挖大蒜,蹲在一旁的妻子娴熟地用镰刀割蒜苗,清理泥土,装到红色网状袋子里。“去年,种了五六亩大蒜,采收季节,老板们直接到地里拉,抢着买。好的能卖3.5元1斤,收入近8万元。可今年无人来村里收大蒜,不知道该怎么办。 ” 祝新华愁容满面地说,从村里把大蒜运到六库市场去卖,一个人来回的交通费得60元,零售不划算。
“今年四排拉多村种植的大蒜有独蒜、白皮蒜、紫皮蒜,品质非常好,产量预计有64万斤。”在四排拉多村委会主任蔡六华眼里,这批大蒜不仅是调味品,其销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当地村民的脱贫成效。
但眼下四排拉多村的大蒜陆续在采挖,但无一客商前来收购。同时,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许多村民不愿意到集市上去卖,面对村民的大蒜滞销难题,村镇及挂联单位都在积极想办法、找对策。
蔡六华的儿子蔡红军是四排拉多村蔬菜合作社的联络员,出现大蒜滞销后,这几天父子间谈得最多的就是大蒜销售问题。“我们看着村民们收获大蒜却卖不掉,感到很难过,常常失眠。”蔡六华说:“我联系了去年重庆、大理等买家,他们那里的大蒜价格在每斤1元以内,来我们这里买大蒜成本太高,都不愿意来。”
在没有买家的情况下,蔡六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销售鲜蒜的信息。“信息发出后得到很多微友和爱心市民的关注和购买,目前市民通过微信购买了2500多斤鲜蒜。”蔡六华说。
同时,幸运的是蔡六华的微信也被怒江邮政关注到了。“获悉此信息后,我们及时到村里核实相关情况,并于4月20日下午4点把四排拉多村的大蒜正式上架邮乐网,到今早已有1300斤的订单了,今天会发出第一批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怒江州分公司渠道平台部经理陶银红说,“我们以1元1斤的价格到村里收购,然后通过邮乐网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助力四排拉多村民增收。”
四排拉多村的大蒜在邮乐网平台上架后,蔡红军紧缩几天的眉头稍稍舒张开来:“邮乐网的销量肯定比在六库城区的销量多,村民的大蒜有销售出路了。”
作为四排拉多村的帮扶单位泸水市公安局,在出现大蒜滞销后,在动员职工购买大蒜的同时,积极与邮乐网携手销售大蒜。“此次在邮乐网平台销售中所用到的包装箱均由泸水市公安局提供,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因成本太高很难在邮乐网平台上架。”陶银红说。
大蒜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调味品,不仅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还有抗菌消炎、排毒滑肠等药用价值。如果您想帮助乡亲们,购买大蒜,请直接识别以下二维码,登录邮乐网下单即可。如果您有好的销售渠道,可以随时拨打电话:13988698373(杨书记) 、13988617366(蔡主任)。
责编 廖成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