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去上班

2018-04-10 15:24:30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郑仲

\

  4月的怒江,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碧蓝的江水欢快地向南流去,略带暖意的春风吹拂在人们的脸上。

  新的一天开始了,清晨七点左右,人们纷纷走出屋子,到六库江堤上开始晨练,这当中有家庭主妇,有退休干部,有老头儿老太,也有年轻人,但更多的是走路去上班的在职机关干部。

  家住山水新城A区的杨女士在江东一家政府部门上班,她告诉记者,她今年54岁,准备明年退休了。看她那容光焕发、精神十足的样子,感觉他的年龄和表现出来的状况有些极不相称。杨女士说,“好身体是走出来的,因此除刮风下雨之外,我一直坚持走路上班,能不坐车尽量不坐车。”看着这位苗条的女士,记者说,好身材也是走出来的,杨女士开心地笑了。也许是记者的夸赞激发了她的谈话欲望,杨女士还讲起了她走路上班的心得体会,她说,“每天走路上班的时候,先要慢一点,然后再逐渐加快,只要循序渐进,这样就不会感到脚疼身累。”

  “你看,我以前的’将军肚‘是不是平缓了好多,这都得益于我天天走路上班。”州质监局干部赵现南先生边拍打着肚子边笑着告诉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赵先生家住金融小区,他曾经当过兵,身体素质非常好。早在六年前他就买了一张20多万元的车开车上班,后来发觉身体没有以前轻便了,于是决定天天走路上班。六年来,他的车才跑了3万多公里,并且有一次去四川就跑了8000多公里,车子几乎成了摆设。由于天天走路锻炼,一般人赶不上他走路的速度,通常情况下,从家到单位只需18分钟就足够了。此语一出,记者简直就被他的“赵氏速度”惊呆了。赵先生说:“走路是一项最好的运动,于家于国于己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我要把走路进行到底”。 记者与之同行了一段路,当我已是满头大汗的时候,赵先生还是那么气定神闲,宛若闲庭信步。

  和赵先生谈得正欢的时候,李女士朝我们款款而来。

  李女士住在六库新城区山水南岸,早年前就拥有了私家车。李女士说,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交通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40米大道处经常堵车,有时走路比坐车还快,所以后来干脆不开车直接改为走路上班了。李女士告诉记者,走路也会上瘾的,两天不走路,感觉就缺少点什么。说起走路上班的好处,李女士简直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她说,合理利用时间走路上班,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还环保又省钱。

  近段时间以来,记者也迷恋上了走路上班,或沿着江边生态走廊、或沿着城区公路、或横穿笼竹坝都可到达,因此每天早上都会看见三三两两的人群来往于这几条道上。他们中间,有的是同事结伴而行,有的是父子、夫妻、母女齐步而走,有的是晨练爱好者志趣相投,有的是“千里走单骑”的“独行侠”。记者在采访他们时,他们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现在国家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拥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身体好才能工作好,走路上班是上班一族锻炼身体的最佳选择。

  编后语:据英国2万人参与的一项调查表明,较之开车上班的人,那些步行上班的人罹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减少了17%,当然,调查比照数据不仅仅这么一项。把“坐车去上班”改为“走路去上班”,低碳出行,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实现了环保节约,同时又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的压力,可谓一举数得。为了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为了我们头顶上的这片天空更加湛蓝,为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交通更加顺畅有序,离开方向盘,走路上班去吧。

  责编 廖成光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