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酿蜜日子甜

2018-03-30 09:58:06 浏览:{{ hits }}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作者:谢宇 高玉生
在海拔2300米的碧罗雪山山脉,回乡创业的和卫宁带领全村69户建档立卡户发展养蜂产业。

 

\

  清晨,碧罗雪山山脉百花飘香,成群结队的小蜜蜂追花酿蜜。逐一打开蜂箱、认真查看虫害、清理蜂箱。泸水市古登乡俄夺罗村自基小组村民钱花益一家也开始了忙碌。

\

  和卫宁培育蜂王

  “去年,通过养蜂,家里有了8000元的收入,以前做梦都不敢想。”钱花益腿脚不灵便,干不了重活,一家3口每年只能靠低保保障生活,通过养殖家禽添补家用。2016年,村里成立卫宁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卫宁第一时间找到钱花益,免费为他提供3个蜂箱,并进行跟踪式技术指导,经过3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发展到20多个蜂箱,家里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

  俄夺罗山上的蜂箱

  “合作社吸纳的69户建档立卡户中,钱花益一家收入是最低的,去年,收入最高的一家达到8万多元。”泸水市古登乡俄夺罗村党总支书记金银财说,俄夺罗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370户农户人均年纯收入达不到5000元。虽然村里祖祖辈辈都有养蜂的传统,但因为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引蜂养殖的土办法导致蜂蜜产量低,收益少,形不成规模。卫宁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变引蜂为育蜂,在品质和质量上实现了突破,广阔的“钱景”让全村建档立卡户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

  “村里其他建档立卡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也十分强烈,我们将认真审核,逐步吸纳。”合作社缘何有如此魔力,让养蜂成为这个地处穷山沟的深度贫困村村民心中有奔头,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产业。

  带着疑问,记者沿着平整蜿蜒的盘山公路,驱车前往俄夺罗村,到达村委会踩着泥泞的山路步行1小时后,来到位于自基小组的卫宁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蜂基地。

\

  采蜜归来

  只见缓坡上,80多个传统蜂箱一字排开,呈阶梯状分布,周围绿树林荫,青松挺拔,山花烂漫,不少村民围着蜂箱忙里忙外。提到养蜂,俄夺罗村绕不开一个人,和卫宁。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外出务工的和卫宁来到一家专门从事养蜂和销售的企业打工,敏锐的他很快意识到科学养蜂产生的效益远比土办法养蜂要高的多,他潜心学习,刻苦钻研技术,一路从蜂箱搬运工逐步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2016年,学有所成的他决心回乡创业。

  带着多年打工的积蓄,和卫宁踌躇满志,买下80个蜂箱,打算在家乡的土地闯出一片致富天地,却在创业初期吃了闭门羹。因为缺乏对俄夺罗村海拔、气候、水源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蜂箱摆好后的第二天,一场霜降导致蜂箱损失一大半。痛定思痛,和卫宁随即调整基地位置,将蜂箱所处区域从海拔2800米下移至海拔2300米的地段,有效稳定住了蜂群。

\

  培育蜂王

  大山能遮挡人的视线,但遮不住人的眼界。和卫宁的过人之处主要在育蜂,掌握了这门核心技术,能有效实现蜂群的“滚雪球”效应。他介绍说,家里祖祖辈辈都养过蜂,但是只通过单纯的引蜂,蜂王出逃,整个蜂群也就散了,科学养蜂重点是蜂王培育和后期管理,主要是对蜂王进行人工更替,实现蜂群长久繁育,继而扩大养殖规模。

\

  山头的鲜花是蜜蜂的主要蜜源

  去年,4.43吨原生态、无公害的俄夺罗蜂蜜通过网络等渠道走出大山,销往珠海、北京、上海等地。和卫宁说,发货前,都将产出的蜂蜜样品送往昆明专业机构进行质量检验,通过认证后才能销售。

\

  孕育在蜂巢中的蜂卵

  有了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做保障,大家干活都提气。在合作社的带动下,69户建档立卡户家家户户逐渐掌握养蜂技术,即保住了原有蜂群,又能逐年扩大规模。短短两年时间,覆盖17个村民小组的7个养殖基地,加上散户养殖繁育的2700多个蜂箱,创收实现“井喷式”发展,年销售总额从2016年的10多万迅速发展到80万元。

  采访时,记者不慎被蜜蜂蜇了一下,在场的村民们即刻围过来,拿着盐给记者消肿。“养蜂不怕叮,干活不怕累,只有努力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卫宁下一步打算购入先进的恒温设备,努力让消费者吃到新鲜的原生态蜂蜜。

  “人在一起是聚会,心在一起是团队。”和卫宁坦言,驱动合作社驶向新的更广阔天地,除了捧好生态环境这个“金饭碗”,更重要的是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不等不靠不要,不懈怠、不停顿,齐心协力用勤劳双手构筑幸福生活。

\

  和卫宁与他的团队

  临行前,和卫宁给记者分享了一个重大利好的消息,他说,在州市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占地1000亩的1万多株雪梨就要在俄夺罗村落地生根,雪梨开花能够提供充沛的蜜源,雪梨成熟也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到那时俄夺罗村一定会“山寨掩映梨花林,淡淡花香引蜂蝶,层层山林层层花,洁白如雪望无涯。”

  编辑:陈金勇


推荐阅读

 

媒体矩阵

  • 怒江日报
  • 怒江大峡谷网
  • 广播电视
  • 怒江传媒
  • 峡谷怒江
  • ꓠꓳ-ꓟꓵ ꓐꓯ ꓐꓶ

怒江大峡谷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32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2000115号